中共黨魁習近平主持政治局會議,罕見審議「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有日本媒體人指,這說明習近平親定的決策系統在經濟困境中正在接受審查,而國安系統首當其衝。

資深媒體人中澤克二(Katsuji Nakazawa)7月3日在《日經新聞》撰文指,習近平正陷入困境,原因在於國家安全與中國的嚴峻現實之間的衝突。

文章認為,儘管習近平積累了所謂的「終極權力」跡象依然顯現,但他自2013年建立的中央政策協調和決策系統,如今出現了一些動搖的情況。

作者的依據是,6月30日的中共官方通稿稱,中共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工作條例》。會議稱,推動重大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做到「統籌不代替、到位不越位」。

中澤克二關注到,新規定將設定這些機構的權限範圍,以確保它們不越權。而在中共中央委員會的下一次(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之前,當局做出如此重要的決定是不尋常的。

文章中說,乍看之下,這則聲明似乎表明習近平手中權力進一步集中,因為其中包含了「集中統一領導」等常用術語。但該聲明實際上否定了習近平當局的決策、審議和協調機構的作用。問題就在於這些機構的工作方式經常越權。

文章質疑,所謂的「越權」是甚麼意思?這需要回顧習近平自2012年上台以來對中共決策系統造成的重大變化。

公開資料顯示,所謂「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正是多由習近平任負責人的深改委、國安委、財經委、外事委、審計委、機構編制委等十餘個中央直屬的委員會或領導小組。

中澤克二表示,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在2013年11月召開的第十八屆一中全會上,成立的兩個小組: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後者於2018年3月升級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

文章認為,事實證明,所謂深化改革委和國家安全委對經濟和其它事務產生了重大影響。「小組統治」導致習近平將權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其中,由於其性質,國安委通常秘密開會。但隨著決策者努力提振經濟,他們面臨一個困境:如何在經濟和國家安全優先級之間取得適當平衡。

中共國安地位的抬高有個突變的過程。雖然習近平一上台就建立了國安委,但是習掌權的前十年,國安機關還是相對處於黑暗處,還沒有走到前台直接表態。突變的時間在習近平2023年3月連任國家主席,習家軍正式全面上位之後。

新任國安部部長陳一新上任後,2023年以來,中共對外資諮詢公司進行打壓,多家公司被突擊檢查,員工被拘留。《華爾街日報》曾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說,習將外國投資監管視為「一個盲點」,為消除疑慮,他任命國家安全主管陳一新負責此事。

自從2023年7月1日新修訂的《反間諜法》生效後,當局掀起「抓間諜」的群眾運動。同年8月1日中共國安部首次開通微信公眾號,連續發文聲稱破獲涉美國的間諜案,並且跨界在外交、金融問題上對外進行強硬表態。不少觀察人士認為,陳一新如此高調,肯定引發各個部門的不滿,也包括其他握實權的習家軍成員。

中澤克二也在文章中引用北京消息人士表示:「(中共)黨內對與普通人生活嚴峻現實脫節的決策系統存在廣泛批評。」

他還提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一篇大膽警告「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必須看清它的邊界」的文章,近日發表在國外的智庫網站,罕見並沒被刪除。

中澤克二表示,一位熟悉中國政治的專家指出,習近平迅速鞏固權力的勢頭「已經過了頂峰」。中共政治局決定審查允許習近平壟斷權力的政策協調和決策系統,可能也暗示了回歸集體領導傳統。

台灣勵志協會(TIA)行政總裁賴榮偉此前對《大紀元》表示,這個條例在這個時機點出來,值得關注。它的趨勢就是走向集體領導,希望在做決策之前有所謂的議事協調。這絕對對習近平的執政有影響。因為夏天有北戴河會議,秋天也有會議。所以這是中共派系鬥爭的一個訊號。#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