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了被稱為《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的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使其成為法律,該法案旨在全面改革美國的稅收、支出和社會福利體系,兌現其競選承諾。不過,這部法案因其巨大的減稅規模、對社會福利的大幅削減以及對美國財政的潛在影響,在美國國內引發了激烈的政治對立和廣泛的社會討論。

《大而美法案》內容長達900多頁,其核心可歸納為三大方面:

1. 永久化特朗普減稅政策,將2017年《減稅與就業法案》中大部份將於2025年底到期的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永久化。新增稅收優惠、提高稅收抵免和永久將企業稅率維持在21%,並為企業設備投資和研發提供稅收優惠。

2. 大幅削減聯邦醫療補助支出,未來十年將削減近1萬億美元的醫療補助計劃資金,並為部份成年受益人設置了新的工作要求。

3. 取消補貼,廢除了2022年拜登政府《通脹削減法案》中引入的多項針對清潔能源、電動汽車和節能項目的稅收抵免。

該法案的支持者主要是共和黨人與商界,認為減稅將刺激經濟增長,增加投資和就業。他們認為,削減政府開支和福利是控制財政的必要之舉。

不過,包括民主黨人、一些社會團體在內的批評者認為,法案加劇社會不平等、財政赤字增加和衝擊特定行業。

《大而美法案》的簽署被視為特朗普政府的一項重大立法勝利,它深刻地重塑了美國的財政和社會政策走向。圍繞其公平性、可持續性及其對美國社會未來發展的深遠影響,美國內部各階層的爭議和辯論才剛剛開始。

不過,根據《大而美法案》的核心內容,其對香港經濟和金融等方面的潛在影響是多維度且深遠的,並可以預見的。主要是一些傳導機制帶來的衝擊,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方面:

1. 貨幣政策與金融系統,這是最直接的衝擊,也是對香港影響最直接的渠道,核心在於港元聯繫匯率制度。

《大而美法案》預計將大幅增加美國聯邦財政赤字。為了控制由此可能引發的通貨膨脹並吸引資本彌補赤字,美聯儲(The Federal Reserve)可能被迫在更長時間內維持較高利率。

在聯繫匯率制度下,香港金融管理局必須緊跟美聯儲的利率政策以維持港元匯率穩定。這意味著,無論香港本地經濟狀況如何(即使經濟疲弱),香港的基本利率都將跟隨美國利率走高。

並且,高利率環境會顯著增加企業和個人的借貸成本。這對於香港極為重要的房地產市場將構成直接壓力,可能導致樓價和成交量下滑。同時,它也會抑制股市的流動性和估值。

另外,還有資金流出風險,如果美國提供更高的無風險回報率,可能會吸引部份國際資本從香港流向美國,對香港的金融體系流動性造成壓力。

2. 改變資本流動與投資吸引力。《大而美法案》中的大規模減稅,尤其是針對企業和富裕階層的減稅,可能改變全球資本的流向。美國降低企業稅並為資本投資提供優惠,同時富裕階層也享受到減稅政策,這提升了投資美國的吸引力。

香港是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中心,吸引了大量高淨值人士的資產。美國新的稅收優惠可能會促使部份富裕階層人士,尤其是美國籍或與美國有緊密聯繫的客戶,將其資產從香港轉移回美國,對香港的私人銀行和資產管理行業構成挑戰。

而對於跨國公司而言,美國的稅收環境變得更具吸引力,可能會影響其全球利潤的配置和新投資的選址,從而間接影響到將香港作為地區總部的決策。

美國商會2025年的調查顯示,67%的受訪者預計中美關係將惡化,有85%的受訪者強調,香港政府若更注重經濟而非所謂的「國家安全」,才能最有效地改善美港關係。

3. 中美關係與地緣政治風險增加,香港的角色定位更微妙。因《大而美法案》具有強烈的「美國優先」和對抗性色彩,無疑將加劇本已緊張的中美關係。

雖然《大而美法案》本身是一部以美國國內稅收和支出為核心的財政法案,但其中包含了大量針對中共及其它被視為「不友好國家」的對抗性政策和戰略意圖。這種對抗性並非體現在法案的章節標題或外交辭令上,而是嵌入在具體的資源分配和政策導向中。可以說,法案通過「資金的流向」明確了美國的敵人和朋友。

法案中對國防大幅投入,特別是「金穹」導彈防禦系統 (Golden Dome Missile Defense System)的投入,這種能削弱對手戰略核威懾能力的系統,其矛頭直指擁有強大導彈庫的中共和俄羅斯。

香港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作為連接中國大陸與世界的橋樑和穩定商業樞紐的角色上。中美關係的持續惡化將使香港的營商環境充滿更多不確定性。國際投資者可能會因為地緣政治風險而對在香港的長期投資變得更加謹慎。

在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香港獨特的經濟地位可能使其更容易成為雙方施壓的棋子。任何針對中國大陸或香港的新一輪貿易限制或金融干預,都會直接影響香港的貿易、物流和金融行業。

4. 可以確定的是,一些特定行業發展遭遇逆風。《大而美法案》明確廢除了對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等綠色產業的稅收抵免。

中國目前在全球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電池供應鏈中佔據主導地位。美國取消補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削弱對中國產品的市場需求,試圖延緩中國在這些未來關鍵產業上的發展趨勢。同時還要在重新鞏固美國在傳統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氣)領域的全球領導地位,利用自身優勢對抗被中共視為佔有優勢的綠色能源領域。

而香港正致力於將自身打造成為區域內的領先綠色金融中心。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其政策轉向可能會減緩全球綠色投資的勢頭,減少可供投資的綠色項目和產品,為香港在這一領域的發展增添阻力。

所以,《大而美法案》對香港的影響是系統性而非孤立的。它通過「利率、稅收競爭和地緣政治」這三個主要渠道,影響香港的金融系統、資本吸引力、貿易環境和長期發展策略。

香港經濟將更深地陷入在維持與美元掛鈎的貨幣政策、日益融入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之間的兩難境地。這部法案的通過,使得香港未來發展在全球資本市場和地緣政治方面變得更加複雜。@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