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醫院陸續傳出關閉產科和兒科病區的消息,引發外界對公立醫療「市場化」趨勢及持續低出生率的雙重擔憂。儘管中共國家衛健委3月份曾明確要求「不得隨意關閉產科」,但在營運壓力之下,地方醫療機構仍然關閉產科,以減少損失。
自4月以來,貴州丹寨縣、四川崇州市、江西新乾縣等地相繼宣布,將原本分布於多家醫院的產科、新生兒科業務整合至一處,部份婦幼保健院停止接收住院分娩,不再設置產房。
對此,山東青島市居民張女士7月10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家中親屬近日前往醫院準備進行產前檢查,才發現原本熟悉的婦產科已被撤銷。「醫院說是合併優化,結果還是得跑別的醫院。現在醫院都是營利單位在管理,床位閒著不如留給內科賺錢。可產科和兒科本來就是公共服務,怎麼也講創收?」
廣東信宜市中醫院4月10日發布公告稱,自5月1日起全面停止產科住院分娩服務,僅保留產前檢查、孕期保健與產後康復等門診業務。醫院建議已預約分娩的孕婦儘快聯繫其它機構重新安排。院方稱,此舉旨在「優化醫療資源配置」。
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今年以來,包括蘇州、南充、眉山、贛州、江山、惠州等地,陸續有公立醫院宣布關停產科服務,部份甚至為三甲醫院。例如,蘇州市立醫院白塔院區已於去年8月停止產科接診,並將相關業務併入新設的蘇州市婦幼保健院。
根據官方數據,中國出生人口已從2016年高峰的1,786萬銳減至2023年的902萬,幾乎腰斬。學界普遍認為,持續走低的生育率是壓垮產科營運的主要原因。
對於新一輪婦產科關停潮的到來,鄭州醫療界人士許旭對《大紀元》表示:「從2024年開始,產科關停潮已逐步顯現。未來不僅是婦產科,兒科、兒童醫院的數量也會明顯縮減,整個圍繞兒童的醫療產業鏈都將萎縮。」
中國醫院兒科領域同樣面臨壓縮。據一位內蒙古網民近日在社交平台披露,當地一家承擔自治區兒科重任的醫院7月初接到通知,被要求在3天內撤掉半個兒科病區,床位縮減至不足50張。院方並未作出公開回應,但輿論普遍認為此舉與「入不敷出」的財務狀況有關。
一名醫學生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實習那會兒兒科就砍了一半,老主任退休後,醫院覺得這科室不賺錢就乾脆撤了。照這樣發展,醫生也遲早被裁。」
多地醫務人員表示,除患者減少外,婦產科和兒科醫生的青黃不接問題嚴重。中共央視網曾報道,一些醫院產科連續4年未能成功招到新人,即使將學歷門檻降低至碩士,依然難以補充人手。常州一名醫生在社媒評論區無奈地說:「年輕人不願幹,太累太髒,大家都在逃離。」
據大陸媒體報道,隨著分娩量持續下降,不少產科醫生無法維持足夠的臨床操作熟練度,引發醫療安全隱患,也促使年輕醫生選擇轉行或改科。
中共國家衛健委於今年3月發布《關於加強助產服務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公立醫療機構「原則上不斷檔」地保障產科服務,並禁止對產科醫護設定創收指標。但該文件同時也允許各地「統籌調整醫療資源」,為地方合併或關停業務留下政策彈性空間。
對於醫院現狀,多位受訪人士對記者表示,在「中共當局對醫院補貼不足、以病養科」的體制下,醫院難以長時間維持低收入、高風險、低流量的產科業務,只能被迫合併甚至裁撤。清華大學社會學者梁濤(化名)就此對《大紀元》表示,中國人口下降與老齡化趨勢已無法逆轉。#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