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的天主教神父甘浩望(人稱「甘仔」)今日(11日)早上再次來到灣仔社會福利署總辦事處外靜坐抗議,爭取烏干達女難民Shifa與其女兒Alicia早日團聚。這是他自2020年起第十次為此案行動。多年來,他多番致信特首及政府部門,批評社署多年來漠視人情,只重程序效率,令母女被迫分離至今十年、失聯達六年。

今日靜坐 警員查身份 朋友聲援

今早9時,甘浩望聯同友人吳振權在灣仔社會福利署總辦事處外擺放木桌和三張椅子,拉起橫額寫上「濫用公帑欺凌 搶走媽媽女兒」,並張貼Alicia照片,進行連續六日的靜坐行動。期間有便衣警員到場檢查二人身份證,並向記者查證身份、拍攝現場標語與單張內容。

有不少市民駐足關注,甘神父的外籍朋友亦特意前來慰問。他表示,每次靜坐,社署只會打電話邀請他進行會面,稱「女童生活無礙」,卻從未主動交代更多細節。他憤言:「你們想我每年來兩次,直到她18歲嗎?」

絕食改靜坐 誓言行動不止

自2020年起,甘浩望每年初夏均會絕食抗議。惟近年右腿出現血栓問題,去年更因病入院,醫生叮囑不可再絕食。今年他改為一連靜坐六日,未來行動將每次延長一天,下一輪預計靜坐七日。他強調,只要健康許可,將繼續發聲:「沒有一種抗議是立即成功的,但繼續發聲就是一種結果。」

多年來,他曾多次去信特首、社署、保安局、律政司與最高法院,要求交代Alicia近況、尊重Shifa作為母親的基本知情權與情感聯繫。他呼籲社署不應以「效率」為先,而應以人道方式,處理家庭破碎背後的真實情感。

十年分離 女兒遭收養後失聯

案件可追溯至2012年,當時甘浩望於佔中期間結識了來自烏干達的難民Shifa。其後,Shifa誕下女兒Alicia,惟英籍父親拒絕承認親子關係,導致Shifa精神健康惡化,期間曾被送往小欖精神科中心,女兒則暫由保良局照顧。

2014年,Shifa因曾入獄、被認定無力照顧女兒,社署向法庭申請終止其撫養權,並於2020年安排一個印度家庭正式收養Alicia。其間,Shifa已被遣返回烏干達。社署指新家庭拒絕Alicia與原生家庭及甘神父接觸,亦不願提供照片或聯絡方式,自此Alicia音訊全無。甘浩望自2020年起與Alicia失聯,僅能透過WhatsApp與Shifa保持聯繫。

社署承諾落空 家庭尋求聯絡無門

據甘浩望憶述,Shifa的母親與姊妹當年曾向烏干達外交部求助,外交部亦一度與社署接觸,希望外孫女可由外婆扶養,惟隨著烏干達相關官員調離崗位,聯絡中斷,社署亦無正式交代結果。

他批評,社署曾承諾會盡力讓收養家庭與原生家庭接觸,但至今毫無行動,反以收養家庭意願為由,拒絕安排見面或提供資料:「這不是人道處理,是冷漠程序。」

多年來,甘神父每年在Alicia生日和聖誕節都會寄明信片至社署,社署則保存起來,稱將於Alicia年滿18歲後轉交她,但甘浩望憂慮屆時Alicia可能已不在港,也未必知悉如何尋根,形同失聯。

社署:不公開評論任何領養個案

社署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基於保護個人私隱原因,不會就任何領養個案作公開評論或透露任何細節。 

該署指,領養服務的目的,是為那些生父母未能或不願養育的兒童,尋找合適的領養家庭,讓他們可以在安穩及關愛的環境下健康成長。社署在處理兒童福利個案時,如發現兒童的父母或監護人有照顧方面的困難,會了解其家庭的情況及為他們提供輔導服務,以協助他們為子女制訂最妥善可行的福利計劃;亦會在合適及可行情況下讓兒童與其親生父母團聚,並為該家庭安排所需的支援服務。若親生父母最終沒有履行父母的責任,而且沒有其他合適的家庭成員可承擔照顧有關兒童的責任,社署在衡量兒童的最佳利益後,會根據《領養條例》向法庭提出申請,為該兒童安排領養。法庭會審視每宗領養申請,在確定領養安排符合有關兒童的最佳利益後才頒發領養令。

一般而言,在完成領養程序後,如領養兒童和領養父母希望跟原生家庭聯繫,可以向社署申請尋根服務。社署收到申請後,會根據相關資料聯絡有關兒童的生父母,在雙方願意下安排聯繫或會面。@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