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港股出現IPO新股熱潮,截至上半年集資額達1,070億港元,為全球第一。2023年恒指及新股(俗稱IPO)招股出現雙低,被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用戶指香港為「金融中心遺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日在網誌中指,市場普遍看好港股及新股市場下半年的表現,上市申請包括來自中東和東南亞的企業。港交所 (00388.hk) 行政總裁陳翊庭亦指會吸引中東及東南亞等企業來港上市。不過,數據卻顯示,不同指標下的中資股佔高達八至九成,不但未有國際化,香港股市更越染越紅。

港交所公布今年截至6月數據,2025年上半年更錄得1,070億港元集資額,躍升至全球首位。資料顯示(見表),集資額從2023年461億港元低位反彈。2024年市場開始回穩,2025年上半年更成全球第一位。事實上,期內恒生指數於2023年跌至一14597點的低位,回到2008年金融海嘯水平,亦令中國社交媒體流傳「金融中心遺址」一說。

港交所及A股集資額
年份 港股總新增上市 港股集資額(港元) A股總新增上市 集資額(人民幣)
2020年 154 4,000億 399 4,726億
2021年 98 3,299億 524 5,427億
2022年 90 990億 428 5,900億
2023年 73 461億 313 3,571億
2024年 71 876億 100 674億
2025年* 42 1,070億 37 247億

*港股數字截至上半年;A股數字截至4月
(資料來源:港交所年度市場數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 

香港IPO市場的結構性轉變在2024年更趨明顯。數據顯示(見圖),中資企業IPO集資佔比從2016年的76%,逐步上升至2024年的96%,顯示香港新股市場已高度集中於中資企業。同期,中資企業成交額佔比亦從2016年的65%,升至2024年的80%,中資股市值佔比則從2016年的74%,提升至2024年的88%。

中資企業佔香港股市比例。(大紀元製表)
中資企業佔香港股市比例。(大紀元製表)

這種變化反映香港IPO市場的參與者結構已出現根本性調整。2025年上市新股中,受到公眾注目的包括電池代工寧德時代(03750.hk)、恒瑞醫藥(01276.hk)及去年底上市的美的(00300.hk)等,均為中資股。

四大核數師樓畢馬威報告指,主要由A+H上市激增所驅動。連同全球最大電動車電池製造商在內,A+H上市項目佔香港上半年總集資額逾七成。

另一核數師樓安永亦表示,隨著中國企業國際化戰略和出海潮,預計更多優質A股將通過快速審批通道上市,又指香港是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流首選的上市地。

2024年下半年起,A+H上市政策鼓勵成為新的推動力。2024年4月4日,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拓展優化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機制,拓寬企業境外上市融資渠道。

2024年4月19日,中證監發布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明示「支持內地產業龍頭企業赴香港上市」。

隨後,2024年10月18日,香港證監會、香港聯交所所作出聯合聲明,宣布將優化新上市流程,包括加快A股上市公司審批流程。政策效果立竿見影,2024年集資額回升至876億港元,按年升幅逾九成,但同時亦令中資新股集資額、成交額及市值比例推升。

另一方面,美國自2020年5月及12月先後於參眾兩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HFCAA)立法,法案要求如果美國監管機構連續3年無法審查公司審計,則允許SEC將中國公司從美國交易所退市。

同年,根據2020年3月生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177條,任何海外證券監管機構都不能直接在中國境內進行調查或取證。變相令包括京東(9618.hk)、百度(9888.hk)、快手(1024.hk)等科技巨頭紛紛選擇在香港進行二次上市,以規避潜在的美股退市風險。

最新中國快時尚巨頭、胡潤獨角獸榜排行第九的SHEIN傳先後放棄紐約、倫敦上市,計劃在港交所秘密提交首次公開發行申請草案,亦證明未來更多中資企業只能選擇來港上市。

A股IPO市場自2021年高峰後持續收縮,上市公司數量從524家驟降至2024年的100家,集資額更從5426.54億人民幣暴跌81%至673.53億人民幣。這主要源於大陸監管部門自2023年827新政及2024年新國九條實施後,收緊A股上市,大陸企業開始轉向香港上市,港交所漁人得利。

然而,2025年頭4個月A股IPO已呈回暖跡象,37家公司上市雖較2024年同期為少,但集資額達247.45億人民幣,反映市場逐步常態化。

中國傳媒引述業內人士指,料每月上市10家至15家,預計此後每年200間,A股收緊的紅利正在減少。

此外,香港金融業的結構性問題並未根本解決,數據機構CEIC顯示,香港2024年底不良貸款比率達2.176%,為10年高水平。畢馬威報告顯示,2023年香港私人財富管理的資產管理規模(AUM)為9.02萬億港元,較2020年的11.3萬億港元仍下降逾兩成。

2025年6月港股通日均成交額為1,208億元,佔今年日均成交總額超過一半。本港地產、零售市道疲弱,市民流行北上消費,加上港股更依賴北水,進一步強化了香港金融市場的大陸化趨勢。@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