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10日)中午,由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做了個前所未見的決定,就是提早18小時宣布今天(7月11日)所有日校停課,理由是政府預計有極端惡劣天氣。可是老天爺偏偏「軟對抗」,非但沒降暴雨,還局部地區放晴,煽動市民對特區政府的憎恨,理應嚴厲譴責。

本來學生多放一天假,無論天氣好壞,理應感恩鼓掌才對。然而這個政府似乎運氣特別差,恰巧遇到「一年一遇」的畢業禮熱門日子,這樣一宣布停課,學生及家長延頸以待的畢業禮就此泡湯。有些學生為了這天表演而苦練數月,有些家長則特地請假,但一切美好的期待都被陳國基這「超前部署」破壞了。

市民等了半天,司長終於在社交媒體發文解畫,題為「艱難的決定」,洋洋灑灑寫了二千多字。原來他在7月9日召開「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會議,聽取天文台匯報,得悉「7月10日至11日可能出現暴雨及狂風雷暴惡劣天氣後,十分憂心」,為了「保障市民大眾的生命安全」,翌日中午才提早18小時宣布停課。

我看了這篇「公關文」後,第一印象是司長的決定沒什麼邏輯。若為了「保障市民大眾的生命安全」,為什麼只停課而不停工呢?司長在帖文說,「回想起以往市民在惡劣天氣下返工返學,在街上狼狽行走、舉步維艱的畫面,於心不忍」,這個「回想」可不是憑空捏造的。

記得2023年9月7日至8日,香港遇上所謂「500年一遇」暴雨,黃大仙地鐵站水浸,筲箕灣山崩,政府在8號清晨宣布香港進入「極端情況」,卻停課不停工,害得許多市民冒險狼狽上班,惹來怨聲載道。現在司長「超前部署」,若真心相信今日有極端天氣,怎麼沒有把上班市民的安全放在眼內呢?

更荒謬的是陳國基在帖文說,天文台同事在9號已向他解釋,暴雨預測與颱風預測有很大分別,「越早作出的預測,誤差肯定越大」。既然天文台已超前提醒司長,為什麼陳國基還一意孤行,無視專業意見,提早18小時就武斷宣布停課呢?難道司長以為自己是港版龍樹諒?

至於帖文標榜的「艱難決定」,說穿了只是一個「假兩難(false dilemma)」:「當時督導委員會面對艱難的選擇:究竟是按照慣常做法,繼續等待不斷更新、而且越實時越準確的天氣預報,才作防災準備和應變部署;還是根據大勢預測作出超前準備,防範災害、給市民更好的安全保障?」

事實上,政府若想保障市民安全,根本不必提前18小時「賭大細」做決定,只要按照往常做法,在清晨五六點參考天文台意見作安排就是。這是多年行之有效的制度,之前你被市民責罵,不是制度出問題,是你執行有問題——像2023年9月,明知是「極端情況」也不宣布停工。

司長有沒有聽過古帝王如何應付極端天氣?傳說商湯治天下時,有一場大旱,五年沒收成。於是湯在桑林中以身作獻祭,剪掉頭髮指甲,向上天禱告:「余一人有罪,無及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無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傷民之命。」民心大悅,上天亦隨之降雨。(見《呂氏春秋》)

這當然是神話寓言,但道理卻顛撲不破、永不過時:不管有什麼天災人禍,統治者必須要為自己的無能負責。但你看司長那二千字長文,由頭到尾,都沒有為自己那毫不科學、沒有先例可援的「超前部署」認錯,只是東拉西扯文過飾非,搬出一套「假兩難」說辭來欺騙市民。

要保障市民安全,甚至維護國家安全,從來只有一個原則:做官的,必須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人民不怕「五百年一遇」的暴雨,只恨「廿八年屢遇」的昏官。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馮睎乾十三維度」Patreon

(編者按:本文僅代表專欄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本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