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教育界的言論自由近年不斷收窄。《明報》專欄今日(15日)引述消息透露,香港城市大學大約在兩年前引入新措施,限制校內學者接受訪問。根據新規定,城大學者若要接受傳媒採訪,須事先通知大學並尋求批准。若與外國領事館在城大合辦活動甚至領事人員在校園出現,也要事先報備。有城大學者稱,部份同事或因「怕麻煩」婉拒傳媒採訪。
「李先知」專欄文章指,本地大學以往鼓勵學者接受傳媒訪問,甚至有大學編製學者名錄及聯絡方法供傳媒採用,亦有大學傳訊部在《施政報告》或《財政預算案》發表後主動聯絡傳媒,提供學者名單,可就不同議題受訪,以增強公眾對大學的信心。
不過,在2023年,日本公布將福島「核處理水」排入大海,當時有城大日裔學者出席日本駐港澳總領事記者會,形容日本30年排放計劃的影響微乎其微,並說不介意飲用「核處理水」。有消息指,由於該學者的說法與中共及香港政府口徑不一,導致城大事後要不斷對外解釋,其後在約2023年中公布新措施,當時是校長梅彥昌剛上任不久。
根據新措施,城大學者無論收到傳媒查詢或正式面對面採訪邀約,一般都要通知大學傳訊及數據研究處,並向大學提交訪問問題。大學方面可建議學者拒絕訪問,若批准的話,大學也可就應對傳媒策略提出建議,例如回答問題的方向,或某些問題不要回答等。
城大校方最近回覆《明報》查詢時確認相關措施,並聲稱「為更有效地統籌及支援各行政、學術部門的對外宣傳及聯絡工作,各部門在舉辦大型活動及接受傳媒採訪前,建議先與其部門主管和大學的傳訊及數據研究處溝通,以便大學作出適當的協調和配合,以達到理想的效果。」至於是否強制執行,城大沒有進一步回覆。
有多名「城大中人」向「李先知」表示,傳媒採訪政策基本上是大學政策,而非限於個別學院或部門,不過對政策強制與否,則有不同解讀;也有多名城大學者稱沒有留意新規定。有關做法對學者難免有影響,部份同事因「怕麻煩」婉拒傳媒採訪。
另外,有傳聞指城大要求校內學者邀請外國領事到校時,要事先向大學報備,城大亦未有回應《明報》的相關查詢。專欄引述城大人士形容,這與外國接觸的風險無直接關係,而是校方認為總領事等代表外國,所以入校要符合禮節,城大派出對等級別的人員接待。
另一校內人士則稱,理解若對內而非公開活動邀請外國領事,則毋須向大學報備,但公開活動或涉及敏感人物,甚至可能令大學尷尬,則需要報備。另有人慨嘆,2019年反修例事件後,大學接觸傳媒或外國領事變得敏感,很多時候都要經大學中央處理,但事事經大學批核,實際上根本行不通,質疑連「稀土」議題都可能很敏感。@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