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20年強立《港區國安法》至今5年,香港在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的評分,在今年首次被列為最差的「狀況惡劣」(Very serious)級別,與中國大陸級別相同。5年來,外媒撤離,不能再退的本地傳媒,則被政權打壓,《蘋果日報》、《立場新聞》高層因新聞工作被冠以罪名入獄,連帶多間網媒關閉,港人失去從多個傳媒獲知訊息的渠道。現任記者、專欄作家也被迫在壓力下自我審查。

無國界記者今年5月公布的2025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中,香港得39.86分,在180個國家及地區中排140位,是有記錄以來最低分。

組織表明,國安法打壓獨立聲音後,香港的新聞自由出現前所未有的倒退,罪名壓制獨立聲音,有關罪名的定義模糊,或可適用於任何報道香港新聞的記者,無論他們是否居住在香港。2024年頒布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23條立法)進一步擴大記者面臨的法律威脅,包括「間諜罪」、「竊取國家機密罪」和「外部干涉罪」。

多間傳媒停運《蘋果》、《立場》高層入獄

在國安法陰霾下,多間新聞傳媒在2021至2022年間停運,計有《蘋果日報》、網媒《立場新聞》、《加山傳播》、《852郵報》、《眾新聞》、《傳真社》、《聚言時報》、《癲狗日報》等。

在《港區國安法》下,當局羅織「勾結外國勢力」罪名,在2020年8月10日,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集團高層,並派逾200名警員大舉搜查《蘋果日報》及《壹週刊》所在的壹傳媒大樓,並帶走多箱物品,打響對付新聞傳媒第一槍。

2021年6月17日,警方出動500餘人搜查《蘋果日報》,並帶走時任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和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到同年6月24日,《蘋果》出版最後一期,頭版標題為「港人雨中痛別 我哋撐蘋果」,印刷量達100萬份。

黎智英、張劍虹、陳沛敏、羅偉光、前執行總編輯林文宗、前英文版執行總編輯馮偉光、前主筆楊清奇,之後分別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串謀刊印、發布、出售、要約出售、分發、展示或複製煽動刊物」等罪行。

7人中,只有黎智英不認罪,案件延至2023年12月18日方開審。在經過146日審訊後,預定8月14日結案陳詞。

在《蘋果》的前車之鑑下,多間傳媒仍然堅持,但當中在反送中運動期間積極報道並進行大量直播的《立場新聞》,其前總編輯鍾沛權和時任署理總編輯林紹桐,在2021年12月因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名被香港警方國家安全處拘捕。

香港特區政府動用塵封已久的殖民地惡法,首次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控告傳媒機構煽動。鍾沛權被判監禁21個月,林紹桐的量刑起點為14個月,因患病被法官判處可即時釋放刑期。林紹桐其後就定罪上訴。國安法指定法官郭偉健拒絕接納被告是履行新聞工作者指責,稱被告是「參與當時所謂的抗爭」。

鍾沛權未獲三分一獄中行為良好扣減,在監禁滿21個月後,於今年7月10日出獄。

《眾新聞》在《立場新聞》的大搜捕事件後停止營運,表示「身在風眼,我們這隻小艇,在風高浪急的當下,情況嚴峻。在危機中,我們必須先確保船上的所有人,可以平平安安。」

無國界記者組織去年發表統計數字,指《港區國安法》2020年6月30日頒布以來,至少導致900名記者失業,其中數百名記者移居海外。

外媒自由亞洲電台、《華郵》、《紐時》撤離

在當局以國安法及「基本法23條立法」,大舉打壓異見的同時,外媒陸續撤離香港。

在《國安法》實施後,《紐約時報》在2020年7月稱,部份員工在香港申請工作許可時遇到障礙,並指出過往遇到障礙情況在大陸很普遍,但香港的員工在申請工作許可時沒有遇到障礙。該報認為,《港區國安法》令新聞機構感到不安,決定將「數碼新聞組」的記者和編輯逐步撤出香港,在未來一年遷往南韓首爾。

2024年3月,香港頒布23條立法下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29日,自由亞洲電台宣布因應「23條」立法完成並生效,決定不再保留香港全職員工,並已關閉香港的實體辦事處,但會繼續保留在香港的新聞機構官方註冊。當時的聲明提到,香港官員近月多次批評自由亞洲電台,包括將其視為「外國勢力」,令人嚴重質疑在「23條」相關法律生效後,他們還能否在香港安全運作。

當時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曾經點名批評自由亞洲電台的報道,包括指該台受美國政府資助,並稱其用「不準確的消息」,以煽動方式引起市民不信任政府。鄧又認為,電台關閉在香港的辦事處是因為「有犯法意圖」。

到同年5月,《華爾街日報》內部通知員工,將亞洲總部從香港遷至新加坡。當時其總編輯Emma Tucker在內部通函表示,決定是「我們正在將我們在該地區的重心從香港轉移到新加坡,就像我們報道的許多公司一樣。」

現存媒體自我審查

在國安法下,政府部門及官員批評傳媒或反駁評論,明顯較國安法生效前多。2022年起,在《明報》刊載達40年的「尊子漫畫」,6度被政府不同部門點名,指其「損害香港形象」、「誤導」、「抹黑」政府委任分區委員會、地區滅罪及防火委員會的原則等。到2023年5月,《明報》編輯部宣布「尊子漫畫」停刊。

去年7月,懲教署發聲明,譴責前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在《明報》撰寫的評論文章失實,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之後再次點名批評有專欄作家經常發表偏頗文章。

到去年8月,《明報》總編輯劉頌陽發送給該報專欄作家的電郵,當中提到要「懇請」專欄作家「幫我們一把」,今後下筆時務必再多一分謹慎,評論要建基於準確的事實,知法守法,知所分寸,「否則難保說不定哪天危機會降臨」。

六成半受訪記者稱有自我審查

香港外國記者會在今年4月發表調查,稱在69名受訪記者中,43人(62%)表示,自2023年7月(上次同一調查時間)以來,他們在香港擔任記者的工作環境變得更糟。《港區國安法》及其相關審判,及國際新聞機構的撤離,被認為是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

有六成受訪者(45人)表示,在過去18個月內有自我審查,有12名(18%)記者更表示,他們進行過「相當程度」(considerably)的自我審查。

調查同時發現,有16%受訪者稱自己報道時,遇到輕微干擾,其中一名受訪者表示遇到嚴重(significant)干擾。@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