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約40家銀行開始發放「養老貸」,專門用於補繳、提檔(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但是,7月10日,湖南省農信聯社通知,轄內農信社、農商行暫停辦理「養老貸」業務,並迅速下架有關產品宣傳和影片,不過7月9日前已經簽合同的不受影響。此類「養老貸」究竟是不是金融創新?將會重啟還是被禁止?引發社會關注。

據此類「養老貸」介紹材料,貸款對象一般為銀行轄內年齡不超過65周歲的未領取基本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貸款資金直接劃轉至借款人的社保帳戶完成養老保險補繳後,到就近社保站或人社局辦理活體認證,60周歲就可以開始領取待遇。個人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9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能超過15年,原則上借款人年齡與借款期限合計不超過75周歲,且不得進行貸款展期。利率大多在3.1%至3.45%之間。貸款人用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分期償還貸款本息。針對借款人身故後的貸款資金處理方式,一部份銀行引入保險,由銀行為借款人購買商業保險,借款人若身故,由保險公司賠付(結清)剩餘貸款。

此類「養老貸」辦貸快、免擔保。舉例而言,以貸款90,000元為例,每月需還款625.86元。按照當前政策,60歲辦理退休後,每月可領取養老金808.48元(每月可領取金額=90,000/139+161)。在歸還每月625.86元的本息後,借款人每月還能剩餘182.62元自由支配,相當於無需額外掏錢,就能提升養老金檔次。貸款結清後,每月可領取全額養老金808.48元。

僅此而言,此類「養老貸」是為解決「臨近退休但養老保險繳費不足」的痛點而推出的,似乎實現了社保部門、銀行和投保人的「三贏」:養老保險增加了繳費人數和金額,銀行增加信貸投放,貸款人則可緩解繳費壓力、提升養老保障水平。

然而,此類「養老貸」屬於金融產品,受到一些質疑。首先,合規性問題。根據現行《個人貸款管理辦法》,個人貸款只能用於個人消費、生產經營等用途,繳納養老保險費用是否屬於「個人消費」用途,在制度上並不明確。其次,存在多重風險,可能使「養老」變「養債」,例如,(1)該產品利率高於目前部份消費貸及按揭利率,而且固定利率,意味著未來LPR繼續下降時,借款人反而要承受更高的相對資金成本,而國家並無類似按揭的專項利率調節機制;(2)一旦出現意外情況,子女可能會面臨額外的經濟負擔;(3)目前所有政策(變動)風險均由借款人承擔;等等。

由此可見,此類「養老貸」之被一放一停,各有各的理由。它目前只是在小範圍嘗試,是否是值得推廣的金融創新產品,現在還不好定論。

不過,本文所關注的,則是「養老貸」一放一停之間,所揭露出的兩大危機。

其一,中小銀行路在何方?

在當局眼裏(2023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經濟最突出的三大風險,是房地產、地方債務、中小金融機構(主要是中小銀行)。2024年起,當局著重推進中小金融機構的「改革化險」。2024年,204家中小銀行註銷(包括工商註銷、批覆合併、批覆解散等情形),主要為農村金融機構,數量遠超過去3年(2021年至2023年)的總和。2025年再加速。截至6月26日,2025年獲批註銷的中小銀行210家,已超2024年全年。

當局這麼做,也是基於中小銀行數量多、風險高。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國共有4,295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其中,農村商業銀行1,563家、農村合作銀行23家、農村信用社458家、農村資金互助社21家、村鎮銀行1,538家。當局把整治重點放在農商行和村鎮銀行。

但是,減少數量只是風險化解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解決中小銀行的兩大問題——風險敞口與資本缺口。也就是說,「兼併重組、減量提質」,難點在「提質」,中小銀行需要準確的定位、有效的盈利模式,能夠永續經營。就微觀而言,這幾年中小銀行面臨的最大困境,並不是放不出去貸款,而是找不到合適的借款人。「養老貸」之類產品的推出,表明中小銀行貸款創收的「焦慮」,試圖推出有一定特色的新金融產品。

不過,這需要更多政府層面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持。例如,修改《個人貸款管理辦法》,明確將繳納養老保險費用作為個人消費貸款的合規用途之一;對「養老貸」這類產品建立「政府、銀行、保險」三方風險分擔機制(政府提供貼息或風險補償,銀行根據預期壽命動態定價,保險公司擴大承保範圍)等等。然而,迄今,當局在這方面無甚作為,沒有塑造一個支持中小銀行金融創新的環境。

其二,農民如何老有所養?

中國的老齡化來勢兇猛,農村尤為嚴重。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2020年我國農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1.21億,佔農村總人口的23.81%,比城鎮高出7.99個百分點。據預測,到2028年,我國農村老年人口比重將突破30%,高於城市11個百分點。

目前農民養老的制度,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官方數據,2020年末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投保人數54,244萬人,實際領取待遇人數16,068萬人。而到2024年,投保人數減少414萬人;2025年5月末,根據《2025年1—5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要統計數據》(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投保人數53,253萬人),又較2024年末減少577萬。與此同時,2020至2024,實際領取待遇人數增加了1,971萬。這一增一減,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持續、健康運行,造成一定衝擊。

另一方面,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水平態度,無法保證投保人的基本生活。2024年末全國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3,830萬人,基金支出5,322億元,以此計算,投保人人均每月246元,這還不到2024年農村低保全國性的平均標準(每人每月594元)的一半。

也就是說,當局所設計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總體上是無法解決農民養老問題的,是無法應對農民老齡化進程的。

結語

「養老貸」之被社會熱議,暴露出了中小銀行尤其是農村中小銀行的困境和農民養老的困境。這需要當局在基本制度設計上、資源投放上,予以通盤考慮,平等對待農民,來破解城鄉對立困局。

然而,中共話說得動聽(中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份是農村發展不充份,堅持將城鄉融合發展作為破解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實際做法上卻背道而馳。看來,不解決中共,中國甚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大紀元》首發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