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今早(16日)10時在灣仔會展開幕,主題是「飲食文化 • 未來生活」。活動為期7天,直到7月22日。多位市民表示打算到書展購買已故作家蔡瀾的書籍,覺得他的作品很有人生哲理,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處世態度。有參展商估計,今日人潮似乎較去年少,希望今年整體銷售量可與去年持平。
排在隊伍前列的市民吳先生表示,今早大約9時左右已經到場,希望避過10時的人流。他坦言並非為了特定的書籍,只是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一款遊戲紀念套裝,內含一本小說和一個盒子,據說書展期間貨量有限,因此他想來碰碰運氣,「但是都不知能否買到,所以先進場看看。」
從事影片剪輯工作的他表示,自己喜歡閱讀冷知識、鐵路與交通相關書籍以及小說。當被問及為何特意等到書展才購買書籍,他認為書展期間是出版社和作家集中推出新書的時機,宣傳效果更強。自疫情後,他幾乎每年都會參加書展,喜歡透過閱讀獲取有用的知識。談到今天的購書預算,他估計會在500元以內,具體視想買的書量而定。
隨著電子書的流行,他坦言實體書給他更「實在」的感覺,電子書好像只是「掃屏幕」和「很廉價」,欠缺閱讀的感覺。不過,他也承認,對於報紙或新聞,更多會使用手機閱讀,但小說還是更偏好實體書,因為感覺會更開心。
關於今年有3間獨立書商被拒絕參展,他理解在現今局勢下,書展未必可以容納所有立場的書籍,反而其它獨立書店可能會有更多想看的書籍,但他是否購買仍取決於興趣。對於書展可能逐漸被大型連鎖出版社主導以及部份書籍被禁的現象,他坦言感到遺憾和可惜,但只能無奈接受。同時,他也樂觀地表示,網絡時代讓小型書商不一定依賴大型書展生存,通過網絡書店或其它渠道仍能接觸到這些書籍。
書迷:追憶蔡瀾
另一位女書迷表示自己同時是已故作家倪匡和蔡瀾的書迷,一直有購買他們的書。她今天一早前來書展是為了尋找蔡瀾的最後絕筆之作,覺得捨不得他。她特別愛看蔡瀾關於飲食題材,因為她都很喜歡「飲飲食食」。她讚揚今年書展的主題較為貼地,與飲食相關,切合大眾生活所需。
她透露以前經常看蔡瀾的電視節目,雖然關於飲食和風花雪月,但覺得很有人生哲理,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和處世態度。例如,她認為人生要好好生活,順其自然,不要太執著,「人生在世最緊要開心」。
談到今日的購書預算,她表示並無固定金額,每年都不同,有目標就會買多一些,不會吝嗇。她透露自己也愛看文藝小說,每年書展都會參加作家講座,若遇到心儀的書籍便會購入。關於近年講座內容與往年相比是否有變化,她覺得分別不大,自己多數聽中國大陸和台灣作家。對於書展的多元性,她覺得變化不大,每年都順應主題,去邀請相應的作家擔任嘉賓。
她也提及,與平時逛書店相比,書展的優勢在於選擇更多,「書展可以較集中,有更多選擇,書店有時仔會錯過上架,書量較少。」
書迷:支持蔡瀾及翁靜晶新書
另一位書迷Wendy表示自己每年都會逛書展,今年特別期待翁靜晶《危險人物》系列最新兩本,認為翁靜晶作為律師,能以獨特視角分享法庭資料和案件細節,讓讀者了解到一般人難以接觸的內容。她每年都會參加翁的簽書會,今年也會積極支持其講座。
蔡瀾的新書也是Wendy關注的重點。她說自己對蔡瀾的書籍情有獨鍾,幾乎每本都買齊了。她讚揚蔡瀾的文筆幽默風趣,很容易閱讀,能輕鬆代入他的生活場景。這次書展,她已經購入了蔡瀾的《蔡瀾日記》和《花花世界》,後者是將蔡瀾之前的散文集結成冊,讓讀者能一次過重溫他的經典作品。
她還提到,蔡瀾的飲食體驗涵蓋高檔與平民美食,讓她從中了解到香港一些懷舊或獨特的美食文化,這點尤其吸引她。關於蔡瀾新書《老友寫老友》重新編輯了之前的內容,她認為展現了他對友情的重視。
Wendy又回憶過去常在餐廳看到蔡瀾,但出於尊重從未打擾他。她還提到蔡瀾生前曾通過電郵與讀者互動,甚至親自回覆,讓她感到他的親切與風趣。
比較飲食相關的書籍,Wendy更喜歡蔡瀾的散文和旅遊相關作品,因為更貼近她的興趣。
今年的書展以飲食文化為主題,她坦言自己較少購買飲食相關書籍,但對一些傳統或懷舊的飲食文化有興趣,例如豬油撈飯,雖然這些食物不常吃,但她覺得這些內容有趣。
她還提到對林青霞的散文集有興趣,這些每年推出的散文作品總能吸引她的目光。
談到書展的購書預算,她透露她通常會花費約1,000至1,500元。電子書逐漸流行,但她表示自己更愛實體書,認為拿著書本的感覺更踏實。關於今年有多間獨立書店未能參展,她認為應尊重所有出版社和作者,即使某些書籍無法在書展銷售,讀者仍可通過其它小型書店支持。不過,她亦認為灣仔會展書展的人流和影響力,難以被其它地方取代。
《信一傳》吸引外地書迷前來書展
奪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的《九龍城寨之圍城》的原作者余兒的新作《信一傳》吸引不少書迷前來購書,更有日本書迷全程為此書來港。
來自廣東河源的陳小姐受訪時表示,對信一這個角色也很感興趣,想了解他的發展過程。她已購買典藏版的《信一傳》,未來可能再找代購購買普通版的書。
書商嘆紙本書市場越來越小
台灣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行銷業務執行副總林先生表示,參加香港書展是希望與香港的讀者有更多接觸,了解香港讀者的喜好,有翻譯作品,亦有台灣作者的原創作品,包括小說、繪本、漫畫,最出名的是台灣繪本作家幾米的作品。
對於今年書展的銷售預期,他說書展才開始數個小時,未能預測,但目測今日的人潮似乎較去年少,希望今年書展的銷售量可以與去年持平。不過他又說去年的銷售情況較往年要低,「所以我們希望今年至少不要往下掉」。
林先生亦坦言,香港紙本書市場越來越小,但認為是全球趨勢。他認為新生代的閱讀習慣改變,可以從除書本外的很多地方獲取資訊,例如網站、社群,「所以他們沒那麼需要閱讀」。大塊文化亦有出電子書。
被問到如何應對讀者閱讀習慣改變,他說現時年輕人的閱讀時間破碎化,「他沒辦法長時間去(閱讀),比如說花一天、兩天、一兩個小時去看一本書,他可能只有5分鐘、10分鐘的時間」,故會增加圖像式閱讀,例如繪本式故事,讓讀者更快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他補充,圖像會比文字更有吸引力,但強調長期而言要回到出版本身,「還是要出會吸引人的故事,這是比較重要」。
林先生又表示,一些話題較敏感的書籍也不會帶來香港,「儘量減少爭議」,不過其出版社這類書不多,「我們不是專門出這種書的出版社,對大塊而言影響不大」。@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