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當人們撕開在雜貨店購買的肉類或預包裝水果蔬菜的保鮮膜時,可能就會使食物受到微塑膠和納米塑膠的污染。

微塑膠是聚合物碎片,尺寸範圍從不足0.2吋(5毫米)到1/25,000吋(1微米)。任何更小的顆粒都屬於納米塑膠,其尺寸必須以十億分之一米為單位。

專家表示,納米塑膠的直徑僅為人類頭髮平均寬度的千分之一,極其微小,能夠穿過消化道或肺部組織進入血液。隨著血液循環,這些塑膠可能會將潛在有害合成化學物質散播到全身和細胞中。

最近,一系列研究發現,人類腦組織、人體血液、肺和肝組織、尿液和糞便、母乳以及胎盤中都存在微塑膠和納米塑膠。

CNN報道,當你拆開熟食肉類和芝士的包裝,或將茶包浸泡在熱水中,或打開牛奶或橙汁盒時,都有可能發生微塑膠污染。研究發現,帶有塑膠塗層金屬封蓋的玻璃瓶和罐子也可能脫落微小的塑膠顆粒。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麗莎‧齊默曼(Lisa Zimmermann)表示,事實上,反覆打開和關閉玻璃瓶和膠樽蓋造成的磨損,會將大量微塑膠和納米塑膠釋放到飲品中。這項研究6月24日發表在《NPJ食品科學》(NPJ Science of Food)期刊上。

「研究表明,每次打開瓶子,微塑膠的數量都會增加,因此我們可以說,是和食品接觸物品的使用,導致了微塑膠和納米塑膠的釋放。」齊默曼說。她也是食品包裝論壇(一家位於瑞士蘇黎世的非牟利基金會)科學傳播官,該論壇致力於研究食品接觸材料中的化學物質。

根據這項研究,研究人員測量了啤酒、罐裝魚、大米、礦泉水、茶包、食鹽、外賣食品和軟飲品等食品和飲品產品中的微塑膠和納米塑膠。

「這是首次系統性證明塑膠包裝食品的正常和預期用途,如何受到微塑膠和納米塑膠的污染。」齊默爾曼說,「我們發現,食品包裝實際上是食品中微塑膠和納米塑膠的直接來源。」

食品包裝論壇於2024年9月發布的另一項調查發現,在食品製造、加工、包裝和儲存過程中,超過3600種化學物質會滲入消費品,最終進入人體。

2024年9月的這項研究顯示,已知79種食品加工化學品會導致癌症、基因突變、內分泌和生殖問題以及其它健康問題。

華盛頓特區健康和環境倡導組織「環境工作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的代理首席科學官戴維‧安德魯斯(David Andrews)在一封給CNN的電子郵件中說,儘管科學家們早就知道塑膠中潛在有毒化學物質會滲入食物,但「目前尚不清楚且令人深感擔憂的是,食品包裝作為塑膠顆粒暴露源的重要性,以及這對我們的健康意味著甚麼」。

「這項新研究強調,食品包裝和加工設備是我們食用食物過程中,並最終進入我們體內的微塑膠污染之潛在重要來源。」安德魯斯說。

他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但他強調,「這項研究應該引起警惕。」#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