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美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周三(7月16日)發布的年度報告,美企在華投資意願創下歷史新低,企業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美中地緣競爭、關稅壓力、產能過剩等,整體營商信心正迅速下降。

該委員會的《2025中國商業環境調查》(PDF)於3月至5月間進行,共有130家公司受訪。調查顯示,美企雖未計劃全面撤出中國,但在投資方面已明顯趨於保守,近九成(88%)企業表示,他們對中國經濟感到擔憂。

中美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史坦(Sean Stein)表示:「目前在中國的企業獲利狀況不如以往,但風險卻不斷上升,包含聲譽風險、監管風險和政治風險。」

該委員會成立於1973年,總部位於華府,代表超過270家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會員包括中小型企業與跨國公司。

在華美企營商信心下滑

今年,僅48%的企業表示將在中國新增投資,遠低於去年的80%。該委員會副主席沙利文(Kyle Sullivan)說,超過半數受訪企業表示今年「完全沒有」在中國新增投資的計劃。

「這是史上最高比例,是我們以往從未見到的新情況。」沙利文說。

與此同時,有超過三分之一(34%)的受訪企業表示,在過去一年中已經暫停或縮減了過去規劃的在華投資, 較去年的四分之一(26%)有所上升。

此外,27%的企業表示,他們已經或計劃將部份業務遷出中國,相比之下2024年僅為19%。針對未來五年在華業務的前景,29%的企業持悲觀態度,為該調查的歷史新高。

地緣政治是最大營商風險

根據報告,今年美企在華面臨的十大挑戰中,有三項與地緣政治直接相關。其中,「中美關係」連續兩年居首位,而「關稅」則從去年的第八位攀升至第二位。

報告指出,自4月2日之後關稅稅率持續上升,加上雙邊談判時斷時續已動搖了企業信心,打亂了投資計劃。

88%的企業表示,其業務已受到中美關係緊張的影響,較去年的79%進一步上升;另有68%的企業表示關稅直接衝擊其營運,製造業與科技企業受影響尤為明顯,比例接近90%。

約40%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已受到美國出口管制政策的影響,經歷了銷售損失、客戶關係中斷與商譽受損等問題。

報告指出,出口管制影響已從半導體產業擴展至更廣泛領域。2025年有近半數企業表示因出口限制而失去訂單,其中56%的訂單流失至中國競爭對手。

史坦呼籲,華府的出口管制必須「非常精準」,因為一旦美企撤出市場,歐洲、日本或中國公司便會迅速填補空缺。

中國內部結構問題加劇

中國經濟放緩與產能過剩,正進一步壓縮美企獲利空間。中國的產業政策、不平等的公共採購市場准入條件、跨境數據傳輸限制以及知識產權保護的緩慢進展,都進一步加劇了美企的壓力。

報告還警告,中國的產能過剩正快速蔓延。過去,產能過剩主要集中於上游製造業,如今已蔓延至消費品與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受其影響的企業比例從25%上升至42%。

在工業和製造業領域,產能過剩的影響尤為顯著,受影響企業比例高達92%。

產能過剩正使中國的通縮壓力加深。其中81%的受影響企業指出,其所處行業已出現價格下跌現象。

儘管中共當局承諾改善營商環境,但多項制度性挑戰未見實質進展。報告顯示,僅有10%的企業認為中共當局與國有企業的採購市場准入情況有所改善,33%認為惡化,高於去年的27%;其餘58%認為無明顯改善。

知識產權保護仍列為十大挑戰之一。四分之三的受訪企業表達了他們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不足的擔憂,大多數企業認為今年整體的知識產權環境與去年相比,未見明顯改善。

報告引述官方數據指出,儘管2024年中國GDP增長5%,但內需貢獻率僅為45%,較前一年明顯下降。#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