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峽谷以雄偉壯觀景觀,吸引不少人前來參觀,也引來科學家對峽谷的起源進行探索。最新研究表明,美國大峽谷的形成可能與五萬年前的一次隕石撞擊有關,該事件導致該地區出現山崩,最後引發超級大洪水。

據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PS)對大峽谷的介紹,「大約7,000萬至3,000萬年前,板塊運動抬升隆起高聳且平坦的科羅拉多高原(Colorado Plateau),在過去500萬至600萬年間,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及其支流持續侵蝕平原,使峽谷不斷拓寬加深,最終變成現在的峽谷樣貌。

科學家現在將目光轉向大峽谷南緣東南方約130英里(約200公里)的「巴林傑隕石坑」(Barringer Crater或稱Meteor Crater),並與峽谷內一處高於河床44米的「斯坦頓洞穴」(Stanton’s Cave)進行聯繫,以補充傳統的大峽谷生成理論。

他們7月15日在美國地質學會的《地質學》發表這大膽的新理論,解釋了大峽谷的起源與斯坦頓洞穴內浮木的來源。

研究人員推測,56,000多年前一顆巨大的鐵鎳隕石(估計直徑超過50米)撞擊地球造成該隕石坑,導致大峽谷地區出現規模超過5級的強震。強震觸發大峽谷出現大規模山崩,崩落的土石堵住了科羅拉多河,使得該條河流在當時變成一個長達63公里的「南科威普古湖泊」(Nankoweap paleolake)。

隨著這座古湖的水位不斷上漲並最終出現潰堤,引發的大洪水席捲了整個峽谷和懸崖高處的洞穴(含斯坦頓洞穴),其中一些木頭和泥沙等物質也伴隨著洪水沖刷進洞穴內。目前,該古湖已經消失,僅留存一些地質痕跡。

研究人員解釋,斯坦頓洞穴位於利斯渡口(Lees Ferry)下游32公里處,其洞口高於河平面44米。因此,目前唯有巨大的洪水產生,才有可能將這些物質沖刷進高於河面40米的60米的洞穴和壁龕中。

為此,研究團隊對斯坦頓洞穴內的浮木、隕石坑的形成時間,以及山崩壩體的沉積物進行年代測定。結果顯示,這三者的年代都集中在約56,000年前,此發現為研究團隊的假設提供了有力支持。

研究人員還表示,雖然他們無法排除山崩,是由隨機重力崩塌或局部地震活動引發。然而,他們強調隕石撞擊、大規模山崩、湖泊沉積物,以及高於河平面的漂流木都是罕見且不尋常的事件,而它們發生的時間相近,讓人不得不將這些事件聯繫起來,強烈指向一個共同的觸發原因。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新墨西哥大學教授卡爾‧卡爾斯特羅姆(Κ.Ε. Karlstrom)在一份聲明中寫道,「這種情況發生需要比有紀錄以來任何洪水,都要大上10倍的水位才能做到。或許它們是河流沖刷留下的古老沉積物,又或許是下游熔岩壩或滑坡壩形成的古湖漂流而來。我們需要知道這些洞穴沉積物的年齡。」

另外一位研究人員、月球與行星研究所的成員大衛‧克林(David Kring)表示,「這項研究揭示了我們理解上的一個驚人差距。隕石坑是地球上保存最完好的撞擊點,但我們對形成隕石坑的小行星撞擊,及其可能造成的後果仍然知之甚少。」

他補充:「我仍在尋找資金,以便對隕石坑進行深入研究,並揭示其中蘊含的關於過去、現在和未來撞擊事件所構成危害的證據。現在對地球自身地質危害的研究,其成本遠低於太空任務,卻可能產生更深遠的影響」,甚至有助於評估月球的安全性問題。

這項跨國、跨機構的研究匯聚了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懷卡託大學(University of Waikato)、英國紐卡素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美國猶他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Newcastle)以及美國新墨西哥大學(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