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深圳龍華汽車站近日被高大鐵欄圍封,多個出入口被關閉。有影片顯示,當局夜間出動水槍清場,疑似針對露宿街頭的流浪者與失業人口。據受訪者表示,不僅是龍華,廣東其它城市汽車站和街道均出現這類現象。
近期,一段拍攝於深圳龍華汽車站的短片在大陸社交媒體流傳,引發關注。畫面顯示,該站點周邊被高大的鐵欄封閉,多處出入口遭封鎖,群眾通行受限。另有影片顯示,夜間有工作人員使用高壓水槍對地面持續噴灑。博主說,現場露宿者在水槍噴灑下被迫離開,附近公園區域積水,無法滯留。
長期居住在龍華的曾女士7月21日告訴大紀元記者,自疫情以來,附近商舖倒閉率上升,不少外地人滯留車站一帶,「有的是找不到工作;有的有點錢但住不起旅館。現在是夏天還能勉強撐著,等到冬天怎麼辦?」
多段影片和圖片顯示,龍華車站附近許多商舖倒閉,露宿者有老年人,也有年輕人,他們躺在商舖門前,也有的露宿在行人天橋上或者公園內。
網民紛紛質疑,當局此舉意在驅趕無處棲身的流浪者和失業者。有抖音博主評論稱,這是「圍城式治理」,並感嘆稱「城市不是只為體面人服務的」。不少人擔憂,這種以「維護市容」為名的行動,實則忽視了弱勢群體的基本生存權利。
另一名居民周先生向記者說,龍華汽車站人流密集,夜間常見年輕人和中年男子坐臥街頭。「這不是簡單的治安問題,而是城市制度性排斥弱勢的結果。」
類似情況也發生在廣州。廣州退休人士馮先生接受記者詢問時表示,越秀區長途汽車站周邊夜間也有農民工露宿。他回憶說,這樣的景象令人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初期,「那時候是為了生存,現在卻是沒地方可去」。
南京的社會學者趙武(化名)表示,江蘇與廣東珠三角城市近年來陸續出現類似現象,暴露出城市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功能正在減弱。他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說,「今天的農民工很多是出生在城市邊緣的第二代,既無農業技能,也難在城市立足。民營企業倒閉後,他們沒有安全網,流落街頭是社會結構斷裂的後果。」
目前,深圳市政府與龍華區尚未就事件作出正式回應。但在公益界與部份學者之間,事件已引發輿論對「市容治理是否以人為本」的激烈討論。一位不願具名的深圳公益組織成員李先生告訴記者,封站設柵與用水槍驅趕露宿者,不僅有違執政者「為人民服務」的承諾,也可能引發公眾對城市治理冷漠與僵化的反感。他說,「流浪者並非問題製造者,而是城市經濟裂痕的受害者。」
過去幾年,中國不少城市也曾採取類似手段驅散露宿者,例如在高架橋下設置尖銳障礙物、防止人群逗留等。雖然短期內改善了視覺上的「整潔」,卻常遭輿論批評為「只管看得見的地方」。
有專家建議,現代城市治理應超越物理隔離,應建立完善的庇護體系,包括臨時收容所、就業輔導與心理支持,幫助流浪者逐步重返社會。「解決露宿問題,不應靠水槍,而應靠制度。」#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