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知名裝修企業「靚家居」老闆、53歲的曾育周跳樓身亡,引發業界與社會劇烈震盪。這位曾被譽為「整裝校長」的行業先鋒,最終未能挺過房地產市場的嚴冬。他猝不及防的離世,不僅讓逾百家連鎖門店瞬間停擺,更導致成千業主的巨額裝修款打水漂、全體員工的工資無著落,無數供應商的多年積累一夜化為烏有,留下滿目瘡痍。
「整裝校長」的隕落 從輝煌到悲劇
7月17日凌晨,廣州知名企業家曾育周從高樓躍下,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警方認為墮樓可能與個人因素有關。
根據公開資料,曾育周於2001年創立「靚家居」,憑藉其較早提出的「整裝全包」模式,一度成為行業主流,他本人也被譽為「整裝校長」「裝修教父」。
巔峰時期,靚家居的門店數量達到160家,累計服務家庭超過55萬戶。
然而在曾育周意外去世後,次日他一手打造的家裝連鎖企業就陷入了嚴重危機。7月18日,公司突然發布「停業通知」,稱受房地產行業低迷影響,長期虧損,已無力維持營運,將配合破產清算程序。多家門店大門緊閉,透過門縫可見店內仍堆放著裝修材料,卻不見員工蹤影。
陸媒隨後採訪公司中層管理人員,對方證實了停業消息,並表示即使是仍在盈利的門店,也被統一關閉。
多方受害 員工泣訴 業主陷「爛尾」 供應商血本無歸
觀察者網報道,由於事發突然,曾育周的身後事仍在料理之中。
這家覆蓋廣州、佛山等地,輻射整個珠三角區域的大型企業突然陷入癱瘓,關停的門店超過百家,每家門店面積普遍在千平米以上,員工人數眾多。
靚家居的突然停擺,迅速引發了連鎖反應,大量受害者陷入絕望。不少消費者在網絡上控訴自己的悲慘經歷,有網民稱自己預先支付了近10萬,結果家裝尚未開始,對方公司卻突然爆煲。
有網民爆料,自己好友買的是別墅,提前支付了25萬,結果還沒裝修好,公司卻倒閉了。
《澎湃新聞》報道,今年三四月,廣州花都區一名李先生的父母和靚家居花都門店簽訂了整裝合同,並向公司支付了14萬的裝修款。前期裝修工作很順利,但7月18日,工人們突然收到停工通知,李先生的父母趕到門店想協商處理,發現同樣前來維權的有20多人。
靚家居在倒閉之前就長期拖欠員工工資,評論區有網民透露,自己父親去年給靚家居裝修了五六套房子,結果工錢卻一直沒有到手,其父親再三索要,對方才給了幾千幾百元當生活費,剩下還有近十萬沒有下發,父母得知老闆跳樓後,回家抹眼淚哭。
目前,已經好多業主都來到靚家居公司維權,希望能挽回一點損失是一點。
相比之下,員工工資只是小頭,供應商和客戶的損失更為慘重。靚家居因為長期營業虧損,在各大材料供應商那裏也是債台高築,幾乎都是幾百上千萬的債款。多家供應商表示,貨款被拖欠。還有分包項目經理透露,公司本應在18天內支付工程款,但遲遲未付,延期長達半年之久,直到停業仍未結清。
客戶們更是憤怒不已,他們大多已支付裝修全款或定金,如今公司停業,施工隊直接停工。不少家庭為了裝修搬出原居所租房居住,如今工程中斷,陷入「新房不能住、租金還得交」的兩難境地。
此外,有人曝光公司存在嚴重延誤問題,有客戶已支付95%的裝修款,但工程進度僅完成一半,預估損失高達10萬元。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靚家居總部在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保利克洛維中景大廈,7月19日上午10時許,樓下已有不少消費者與供應商前來了解情況,但該企業大門緊閉。
7月20日,警方回應受害者稱,曾育周死亡,不影響後續合同糾紛、債務等處理。受害者可前往派出所登記相關訊息,也可起訴維權。
民營企業家群體的「煎熬」
曾育周的悲劇,再次將中國民營企業家群體所面臨的巨大壓力和生存困境推向風口浪尖。民間強烈關注熱議此事件。
博主「大魚簡科」表示,中國房地產市場降溫,裝修行業成了「禦寒的棉衣」,而如今,連這件「棉衣」的製作者也快被凍殭了。
博主「刀哥」直言:「最近官方出台了一系列救經濟的政策,如果是對未來的預期轉好的話,曾育周會跳樓嗎?如果能看到希望,他可能會再撐一撐吧。」他認為,曾育周應該是最清楚企業已無力回天,才作出極端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類似的企業大佬自殺事件已非個案。
4月,紹興金點子紡織科技公司老闆畢光鈞決絕地從28樓跳了下去。
6月,西子電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劉文超跳樓自殺,年僅54歲。
6月,浙江建投54歲董事沈康明墮樓身亡。
這些悲劇,無疑在拷問著當前民營企業家們正經歷著怎樣的煎熬。「總有人說,民營企業家的歸宿是老賴,因為稍有不慎,滿盤皆輸。他們肩上扛著的不僅是員工的生計,更是民族的GDP。」博主「刀哥」呼籲,社會應多給這些企業家一些理解和空間,讓他們能「喘口氣」。
宏觀經濟「收縮」 小企業面臨「產能出清」的殘酷代價
這場民營企業的「悲情」背後,是中國經濟整體形勢的低迷以及製造業嚴重的產能過剩困境。雖然一些股民對宏觀經濟保持樂觀,但「刀哥」提醒,當下存在許多普通民眾看不到的「結構性差距」。他指出,國企和上市公司也面臨巨大壓力,只是民眾鮮少得知。
他強調,在中國經濟「震盪、收縮過程」中,包括「反內捲的優化」等政策,對小型民營企業造成的壓力尤其巨大。這並非新現象,過去在光伏等行業的「淘汰不良產能」過程中,許多民營企業便因此被淘汰出局。他解釋,只要政府推動「准入門檻」或「牌照制度」等限制,對於底層企業而言,便是殘酷的「產能出清」——即低效或資金鏈斷裂的企業被迫關閉或轉產,從而減少整體過剩產能。
這代表著國家經濟並非「不惜一切代價」去挽救,而是必須經歷的痛苦「陣痛」。底層產能的「出清」雖然殘酷痛苦,卻是經濟體在調整過程中必須付出的代價。此外,近期金融行業對民營小銀行的調整,也導致這些企業的貸款更加困難,進一步加劇了資金鏈的緊張。
這場蔓延至裝修、製造業等各行業的「寒冬」,正嚴峻考驗著中國民營企業的生存韌性,也引發社會對未來經濟走勢和企業家群體命運的深切憂慮。#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