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臨可能遭受美國進一步打擊的情況下,伊朗官方似乎仍然在釋放混亂訊息。他們似乎在維護政權尊嚴(或所謂的「民族自豪感」)與實際國家利益之間激烈搖擺,使整個局勢變得更加不確定。
7月21日,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伊朗核設施遭到嚴重破壞。伊朗調查人員正在評估損失,聯合國檢查人員也將可能檢查伊朗的核設施。他對濃縮鈾是否在美國攻擊中倖存不置可否,但表示德黑蘭將向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提供詳細資訊。
阿拉格奇強調,伊朗的核計劃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他表示,伊朗從未生產過濃度為90%的濃縮鈾,但承認伊朗已經生產了濃度60%的濃縮鈾。他說,伊朗可以證明其核計劃僅用於和平目的。他表示,由於美國襲擊造成的破壞,伊朗已經暫停了鈾濃縮計劃,但伊朗將繼續該計劃。他說:「我們不能放棄鈾濃縮,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科學家的成就。現在,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關乎民族自豪感的問題。」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Truth Social平台上回應:「當然會,就像我說的,如果有必要,我們還會再做一次!」
特朗普認為,阿拉格奇的言論證明了美國的軍事打擊在阻止伊朗研發核武器的問題上產生了效果。但是,阿拉格奇明確表示,德黑蘭還將繼續進行鈾濃縮活動,以維護所謂的「民族自豪感」,這表明德黑蘭的核野心尚未熄滅。因此,特朗普不惜將再次襲擊伊朗核設施,並警告德黑蘭放棄繼續濃縮鈾的野心。
民用核計劃只需要將鈾濃縮至5%即可。然而,伊朗的核計劃卻更像是發展核武所必需的步驟。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2025年5月確認,直至21世紀初,伊朗在其境內3個地點進行了未申報的核活動,這些活動可能支持其發展核武。
國際原子能總署表示,伊朗於2003年在其中一個地點進行了內爆試驗,這被認為是其核武研製計劃的一部份。2024年6月,Axios引述美國和以色列情報機構的消息稱,伊朗已開始運行可支援核武研發的電腦模擬器。伊朗已開發多處大型鈾濃縮設施,如福爾多和納坦茲設施。
如果伊朗選擇核武器,它很可能會建立一個核武庫。因為,伊朗的計劃中包括大型濃縮設施,這是建立核武庫的必要條件,但對於純粹的民用計劃來說則沒有必要。
阿拉格奇在伊朗核問題上的解釋似乎是越描越黑。阿拉格奇聲明,伊朗的核計劃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他也承認,伊朗的鈾濃縮活動「現已停止」,因為美國和以色列的襲擊對伊朗核設施造成了嚴重破壞。這一點與先前對伊朗核設施受損情況的評估基本一致。但阿拉格奇卻不斷強調,伊朗「不會長期放棄鈾濃縮」計劃。他表示,伊朗不會用進口濃縮鈾來支持民用核計劃,因為國內鈾濃縮攸關「民族自豪感」。真不知道在一邊倒的「12日戰爭」中,伊朗哪來的「民族自豪感」,這更像是德黑蘭掩飾核武野心的說辭。這表明伊朗幾乎肯定不會接受包括零鈾濃縮要求在內的核協議。
當然,伊朗也不會接受限制其導彈計劃的協議,而導彈計劃是其核武計劃的一部份。伊朗將其導彈計劃解釋為「最可靠的防禦手段」。阿拉格奇表示,伊朗的導彈「用於防禦,而不是進攻」。事實上,伊朗在2024年4月和10月對以色列的攻擊中發射了數百枚彈道導彈,伊朗對以色列的報復手段無不涉及導彈。這些用於對地攻擊的中程彈道導彈是典型的進攻性武器,與防禦根本不沾邊。
伊朗另一個混亂的訊號是威脅暗殺美國高級官員。阿拉格奇試圖模糊這一威脅,他表示,伊朗「讓美國去死」的口號並不是指「要殺死美國人」,呼籲刺殺美國高級官員「從來不是伊朗的官方立場」。然而,實際上伊朗高級官員曾多次威脅要殺死美國高級官員。美國情報部門先前已發現可靠證據顯示,伊朗正在積極策劃暗殺美國總統特朗普。
阿拉格奇還表示,「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從來不是「伊朗的政策」。實際上,自1979年以來,伊朗建立了一個由合作夥伴和代理人組成的跨國聯盟,追求其戰略利益,包括將美國趕出中東和摧毀以色列國。包括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在內的伊朗高級官員一再強調,伊朗尋求「消滅以色列」。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Masoud Pezeshkian)在7月7日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也作出了類似的努力來闡述伊朗的要求,並試圖掩飾伊朗對中東安全的破壞作用。
相比之下,伊朗軍方的態度似乎更明確地顯示了德黑蘭的本意,他們對阿拉格奇抹稀泥的言論表示不滿。伊朗革命衛隊媒體7月22日發表文章,指責阿拉格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犯下「兩個戰略錯誤」。文章批評阿拉格奇承認伊朗核設施受到破壞和伊朗的濃縮活動已經停止。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投機的表現,會招致西方進一步施壓。文章還批評阿拉格奇將暗殺特朗普的威脅歸咎於「激進團體」,破壞了國家團結。此番言論似乎暗示,「暗殺」可能是某種國家層面的策略。
7月16日,哈梅內伊表示,在「外交或軍事問題上」反對伊朗官員個人必須按照伊朗政權政策表達意見。這看起來似乎是一種對內的寬鬆政策,但它可能更準確地反映了哈梅內伊對美國可能發動進一步襲擊的懼怕,他似乎並不希望伊朗政權內部強硬派阻撓與美國恢復核談判的努力。因為,斷然封閉外交解決渠道,有可能使事態向不可預料的方向發展,包括升級為導致伊朗政權更迭的戰爭。
伊朗國內政治力量的意見分歧,凸顯了伊朗改革派和強硬派在「12日戰爭」之後開始出現裂痕。伊朗似乎在達成核協議之前還有相當多的障礙,但是拖延并不利於德黑蘭,更不利於他們藉以阻撓達成核協議的所謂「民族自豪感」。
7月22日,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扎米爾(Eyal Zamir)表示:「伊朗及其軸心仍在我們的視線之內,針對伊朗的戰役尚未結束。」
伊朗、法國、德國和英國定於7月25日在伊斯坦堡舉行談判,此前有警告稱,如果未能恢復核談判,國際社會可能再次對德黑蘭實施制裁。@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