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生劇烈的胸痛,可能是心肌梗塞的徵兆。台灣心醫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國斌在新唐人《健康1+1》節目介紹兩種中醫藥膳,可以預防及改善心肌梗塞,並介紹一個突發心肌梗塞時的急救方法。

心絞痛、心肌梗塞的成因

缺血性心臟病的成因與負責供應心臟血液及養份的冠狀動脈有關。當冠狀動脈內壁因為脂肪、膽固醇等物質堆積而形成斑塊時,會引起冠狀動脈硬化,血管會變狹窄,心臟供血不足,就會出現心絞痛。

當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則會導致心肌缺血,演變為心肌梗塞,屬於嚴重的缺血性心臟病。

食療方預防血栓

心肌梗塞和其他心臟疾病的發作原因之一是血栓。吳國斌推薦兩道中醫食療方法來預防血栓。

(1)雲耳食療方

食材:乾燥白背雲耳30克,瘦豬肉60克,紅棗5顆,老薑2-4片。

做法:

(1)雲耳沖洗乾淨,泡發大約兩小時至木耳變軟。

(2)將所有食材用1,500cc的水以文火慢慢熬煮,至少要熬2小時以上,把它濃縮熬成大概500cc左右。

食用方法:每日一份,飯前空腹服用,尤其早飯前需要服用。連續服用30天。

雲耳富含多糖等生物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抗凝血、調節免疫力等多種生物活性。中醫認為,雲耳養血、活血,幾乎可以防治所有心血管疾病。

(2)丹參三七西洋參粉

食材:丹參、三七、西洋參

做法:以上三種藥材等份研磨成細粉

食用方法:早晚飯後各服用3公克

功效:補氣、活血化瘀,預防血栓

三七粉需用生的三七研磨,煮過後效果會變差。三七是中醫最常用的保護血管藥材之一,既能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同時又有止血的作用。動物實驗發現,三七還有保護心臟的作用,可以減輕急性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臟損傷。

西洋參有補氣的作用,意思是增加身體的能量。西洋參的特點是「涼補」,不像一般的人蔘吃多會讓人感到身體燥熱。

丹參也是活血化瘀的良藥。動物實驗發現,丹參可以改善血管發炎和氧化壓力,起到降血壓的作用,從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的危險因素——骨折

吳國斌提到,一個經常為人忽視的心肌梗塞發作原因是骨折,特別是大腿骨折,由於骨頭較大,可能釋放脂肪進入血液,增加形成血栓的機率。因此,在骨折初期,特別是在骨折後一周內,應服用抗凝血藥物,以防心肌梗塞、肺栓塞或腦梗塞。

中醫在骨折初期會使用強效的藥物來化解瘀血,稱為「破血」,對於年輕人可用強效的蟲類藥,如地鱉蟲、地龍(蚯蚓),化解血栓效果很好;年長者則應選擇較溫和的藥物,如丹參和三七;再加上天然的止痛藥乳香、沒藥,在骨折後服用3到5天,可以避免骨折後血栓發生。

心絞痛與心肌梗塞症狀異同

為了及早發現心肌梗塞爭取救命時間,需要察覺危險徵兆。發生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在症狀上均會表現為胸痛,但疼痛程度心肌梗塞更為劇烈且持續時間較長。

心絞痛或心肌梗塞引發的胸痛通常位於胸骨下方或肋骨後方,疼痛可能會放射至頸部、下頜骨、肩膀及左上肢內側,甚至延伸至小指。若胸痛的放射範圍與傳統中醫所描述的心經路徑相似,即從手臂內側延伸至小指,應特別留意。

有些心肌梗塞的患者也可能表現出牙痛,而去看牙醫,但最後發現並非牙齒問題。這類患者應特別注意,避免延誤治療。

心肌梗塞造成的胸痛常伴隨強烈的恐懼感,讓患者感到彷彿瀕臨死亡,因為心臟的血液循環被阻塞。而且心肌梗塞的疼痛時間通常超過30分鐘,疼痛劇烈且可能伴隨冷汗。

相比之下,心絞痛的疼痛通常較短暫,一般持續10至15分鐘,並且在休息或服用硝酸酯類藥物後可以緩解。心絞痛多發生在勞累、緊張或激烈運動時,因為這些狀況會導致心肌缺血,進而引發疼痛。

心肌梗塞急救法

吳國斌強調,若患者經過休息或藥物治療後仍無法緩解胸痛,且疼痛持續,應立即前往醫院急救,以免錯失搶救的黃金時間。

在等待送院的時候,他推薦一個急救方法,可用手掐入患者的胸大肌,並用力搓揉。這樣能夠讓心臟爆發力量,為醫療救治爭取時間。

心血管病變的症狀

除了胸痛,如果出現以下8個症狀其中之一,都預示心血管可能已經出現病變:

上樓梯會喘;

偶爾覺得胸悶痛;

常心悸持續10分鐘左右才會停止;

曾失去意識昏倒;

體重短期內增加很多(積水);

兩下肢水腫,肚子也會水腫、腹水;

最近突然沒食慾;

肩膀、背部、喉嚨、牙齒等部位持續疼痛,治療不見好轉。

吳國斌提醒,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的患者,更加要警惕上述症狀。此外,久坐不動、抽煙、酗酒、壓力大及飲食過鹹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如果當中有兩項,也要更留意心血管是否已經發生病變。

防心臟病的保健方法

吳國斌還提到,生活習慣對於心臟健康影響很大,一些小習慣可以幫助保護心臟:

(1)一天刷牙3次

日常預防心臟病的措施之一是保持口腔衛生。研究顯示,牙周炎細菌會進入血液,並引起全身性發炎,影響血小板-免疫細胞交互作用,進而促進血栓形成。經常刷牙能降低牙周病的發生率。因此,他建議每天刷牙三次。

(2)運動提升下肢血液循環

踮腳尖(比目魚肌運動)和深蹲等簡單動作,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建議多做「微激烈運動」,如健走、慢跑、游泳、騎單車、伸展操、廣播體操、爬樓梯等,1周2~3次,每次30分鐘

(3)睡足6小時以上

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引起發炎,增加心肌梗塞或中風風險。每晚要睡至少6小時,不過老年人可能因為白天會休息,睡眠時間較短。

(4)釋放壓力

研究顯示,壓力會導致自律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失調,引發炎症,加劇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日常應該多做一些有助放鬆的活動,儘量釋放身心壓力。@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