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國時期的秦國到大一統的秦朝,開創的園林與苑囿的格局在中國園林美學史上立下華章巨構。以宮城中的園林來說,商周時期的園林是素樸自然的體現,秦代的園林則是在素樸自然的元素中大量加上了想像的開創。秦朝的園林不僅模仿大自然,而且打造像徵超自然的仙界元素,嘗試在塵世間建構出一方寄託身心靈的天地。

蘭池宮的大海仙山

秦時期園林布局上最大的特色是開創了一池三山的園池造景主題,對後世代代的園林樣態產生了深刻又長遠的影響,風尚不僅止於中國,也影響了東瀛的日本園林文化。

《三秦記》記載:「秦始皇作蘭池引渭水,東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築土為蓬萊山,刻石為鯨魚,長二百丈。」又據《史記正義》記載,「秦記云『始皇都長安(舊時咸陽),引渭水為池,築為蓬、瀛,刻石為鯨,長二百丈』。」兩個文獻資料相差不大,有交互校證的作用。

秦始皇的蘭池以人工營造了山、水、景:引水為流,築土為山,刻石為飾。這「蘭池」不是個小水池,是在秦朝咸陽城中,位於秦始皇離宮——蘭池宮中的園林主景觀。據《地理志》記載,蘭池宮位於渭城縣;據考古發現的蘭池遺址,是位於今咸陽市以東楊家灣的低窪地帶。

綜合以上的古籍的記載,蘭池的樣貌已經表現了秦代園林布局突出的「一池三山」園池型態。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田中淡認為,秦始皇時代所造離宮是中國古代人工苑囿、園池的濫觴。從現有對商、周兩代宮城園林的考古發現來看,秦代的園林園池的確開展了壯大的創新。

秦始皇在蘭池中築土,「築為蓬、瀛,刻石為鯨」。池中的蓬、瀛是指蓬萊和瀛洲兩座東方仙山;《列子‧湯問》中提到,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仙聖五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後來岱輿、員嶠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蘭池中刻石之「鯨」,好似通海之舟,龐大的體積又似一座山。「鯨」也有通靈通仙的象徵意涵。唐代《陸德明音義》就認為《莊子‧逍遙遊》文中,「鯤當為鯨」。鯤化為巨鵬而凌霄,有通靈通仙的象徵意義。

日本東京和歌庭園「六義園」的園池中築土為「蓬萊」仙島。(容乃加/大紀元)
日本東京和歌庭園「六義園」的園池中築土為「蓬萊」仙島。(容乃加/大紀元)

蘭池中的布景方式構成了中國園林布局核心「一池三山」的基本型態;在型貌之上,引池為東海「仙境」,築土成「仙山」其實是展現了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的神仙思想。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園林的起源,緊密連結修仙、昇華入仙境的文化內涵。

《史記‧秦始皇本紀》:「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僊(仙)人居之。」秦始皇求仙和長生不老的願望,就在離宮的蘭池中體現,可以日夜近之親之。

宋朝趙大亨蓬萊仙會 軸(局部),真跡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宋朝趙大亨蓬萊仙會 軸(局部),真跡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台灣 故宮博物院提供)

營建規模氣派

可見蘭池可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水池。除了上述的特色與精神象徵,蘭池的營建規模之龐大,體現了其內在的不凡。就其中這座鯨魚石刻來說,其長度就達462米,若繞一圈觀覽它,就將近一公里了!鯨魚長度將近半公里,那麼蘭池南北長6.65公里也就很適配了。

我們將蘭池的長寬,換算成今天的公制來看看:其東西寬達66.5公里、南北達6.65公里。若以一般人一小時四公里的腳程來計算,走一圈蘭池需時多久呢?那將是36小時又34分鐘。計算蘭池的面積約為442平方公里,而杭州西湖的面積是6.39平方公里,相較之下蘭池這個秦代人工池真的非常巨大。

據古籍記載,秦代園池蘭池比杭州西湖要大得多。圖為杭州西湖一景。(Shutterstock)
據古籍記載,秦代園池蘭池比杭州西湖要大得多。圖為杭州西湖一景。(Shutterstock)

蘭池位於咸陽市以東楊家灣的低窪地帶,當是因勢利用了低窪的地勢營造而成的。現代考古人員在蘭池遺址西側高地上發現了6處大小不等的建築基址,可能即為蘭池宮的舊址。整個咸陽城的北面是九嵕山,這種依山帶水的宮殿建築,在後來的漢唐都城中也可看到,正是既典麗氣派又從容悠適的一座建築典範。

一池三山  園池思想的傳承

一池三山仙界象徵樣貌是東方韻味十足的中華園林的特色山水。一池三山的建築思想觀是中國園林從起源到發展的堅韌繫帶,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中都有具體的展現。

現存最早的皇家宮苑–北海公園,造景繼承秦代一池三山的園池要素。北海古名太液池,圖中白塔所在為池中三山之一的瓊華島,象徵蓬萊仙山。(Shutterstock)
現存最早的皇家宮苑–北海公園,造景繼承秦代一池三山的園池要素。北海古名太液池,圖中白塔所在為池中三山之一的瓊華島,象徵蓬萊仙山。(Shutterstock)

以下舉二例來觀察。先看現存最早的皇家宮苑,始建於宋遼金時代的北海公園的一池三山的營設。北海古名太液池,池中有瓊華、團城和犀山台三島,分別象徵蓬萊、瀛洲和方丈等三座仙山。再如清代乾隆修建的頤和園,繼承先代的皇家園林審美觀與精神思想,園中的主體是昆明湖,湖中築有三島:南湖島、翠澗和瓊華島,也是分別象徵蓬萊、瀛洲和方丈等三座仙山。一池三山的園林園池要素,緊密連結人間與仙境,展現中華文化中神傳文化的內涵。

清代皇家園林頤和園造景繼承秦代一池三山的園池要素,展現人間與仙境密切的連繫,體現中華神傳文化的內涵。(Shutterstock)
清代皇家園林頤和園造景繼承秦代一池三山的園池要素,展現人間與仙境密切的連繫,體現中華神傳文化的內涵。(Shutterstock)

秦代園林的創新

秦時期的園林在繼承了商周以「水池為中心」的基礎上,同時有了以下的創新:

1. 規模擴大:秦朝帝國完成了中華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表現在園林園池營建上也光彩煥發、氣勢不凡。規模巨大,領先後代。格局不再侷限於宮城之內,而延伸至城市郊外的離宮。

2. 形式從具象轉向象徵:方整水池,模擬東方靈海、仙山,展現神仙思想。

3. 創新構建「一池多山」的園池經典元素:這一模式在後續的漢代園林中發展成熟,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經典格局,從而影響了數千年的中華園林造園思想與樣態,甚至影響東瀛日本。

在中國園林的營造史與美學史上,秦代為後世代代的園藝工程、藝術創造了典範基礎。精神境界的提升,崇慕仙境、修仙的人生觀也有了具體的展現。@*#

參考資料:
劉振東:古代都城園林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馬彪:對秦朝上林苑におけろ構造とその性格についての研究(關於秦朝上林苑的構造與性質的研究)
田中淡:中國庭園の初期的風格と日本古代庭園

——看更多【璀璨中華文化】#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