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松,清江蘇吳江人。乾隆二十一年(西元1756年)丙子科順天鄉試舉人,二十五年(西元1760年)庚辰科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三十一年(西元1766年)散館授編修,三十三年(西元1768年)升侍讀,三十九年(西元1774年)升侍讀學士,四十一年(西元1776年)升詹事府詹事,歷任廣東學政、順天學政,四十八年(西元1783年)升禮部左侍郎,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改吏部左侍郎,嘉慶元年(西元1796年)升禮部尚書,二年(西元1797年)八月改兵部尚書,五年(西元1800年)正月卒,諡文簡,入祀賢良祠,紀昀為其撰墓誌銘。

金士松小時候家境貧寒,常跟隨著父親金老先生外出讀書。他父親在縣裏一戶人家做家庭教師。有一年,教到除夕才放假,主人對此表示很驚訝,問為甚麼這麼遲才放假?金老先生說:「我明年正月下旬準備為兒子娶媳婦,擔心會耽誤上課時間,所以提前在今年先補一補課。」老先生又說:「貧窮的讀書人操辦婚事非常不容易,小犬聘禮的費用現在仍無著落,能否預支明年兩個月的學費,可以嗎?」主人聽後,就照他說的支付了薪水,讓他回家去了。

到了預定的日期,金家準備好了聘禮,延請賓客。媒人趙某,是金老先生的舊交好友,兩人為這樁婚事感到非常開心。趙某帶著聘金來到女方家。女方家姓徐,號稱「素封之家」,雖無官爵封邑,但是資財豐厚,是地方上富有的人家。

徐翁一看見媒人趙某,就立即變了臉,生氣地說道:「差點被你耽誤了,現在才知道金家窮得一無所有,我的女兒怎麼能嫁給一個窮小子呢?」媒人對他說:「您先前已經答應了這件婚事了,怎麼能反悔?」但徐翁言詞、語氣強硬,堅決不同意。

媒人無可奈何,只能回去告訴了金老先生。這時賓客朋友已經滿座了,聽說事情中途有變,大家都默然無言。金老先生非常慚愧,說:「趙先生替我家做媒,也沒有想到事情會演變到這一步,現在讓大家笑話,又能怎麼辦呢?」

趙某低頭想了很久,然後說道:「我和你是老朋友了,我家還有個小女兒,年紀和你兒子差不多,把她許配給你兒子,我們兩家結成親家,您看怎麼樣?」金老先生聽了很高興,立刻就答應了。請在座的賓客幫忙做媒,並把準備好的聘禮給了趙家,如期完成了婚禮。

後來金老先生的兒子金士松官至兵部尚書,夫人趙氏也受封為一品夫人,而當初反悔的徐家女兒,不知到甚麼地方去了。

無獨有偶,清朝一品官陶澍,年輕時同樣經歷過對象嫌貧愛富、就在婚禮前悔婚之事,後來女方的下場很悲慘。

《清代學者像傳》之陶澍畫像。(公有領域)
《清代學者像傳》之陶澍畫像。(公有領域)

陶澍是湖南安化人,清朝道光時期重臣、學者,經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陶澍在嘉慶七年(西元1802年)登進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編修,後升御史,曾先後調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任兩江總督,過了九年病逝於兩江督署,贈太子太保之銜,諡號「文毅」,入祀賢良祠。

陶澍一生為官四十年,清廉勤勉,關心民事,改革弊端,政績斐然。小時候的他,生在邊遠農村,從小就打柴、放牛、捕魚,過著非常貧窮的生活。當初他和同鄉黃家的女兒訂了婚,但是中途殺出「程咬金」,有個姓吳的富翁,聽說黃家女兒頗有姿色,就想把她爭奪過來給兒子做繼室。

吳翁用豐厚的彩禮來誘惑黃家老爺。黃老爺子立刻萌發了二心,逼迫陶澍退婚。陶澍不同意,黃女的母親也不願意。而黃女本人貪圖吳家的財富,加上她的父親極力堅持,於是決定不嫁給窮書生。

此時黃家中有一位收養來的婢女願意代替小姐出嫁,黃女的母親同意了,陶澍也坦然接受。後來陶澍官至兩江總督,後加太子少保,婢女出身的陶夫人受到朝廷封典,成了一品誥命夫人。

而吳翁這一方,因為他仗恃家中富有,霸佔了一戶姓曾人家的田地,兩家結下仇怨,相互爭鬥。結果吳家兒子被毆打致死,接著吳翁也死了。吳姓族人欺負黃氏孤兒寡母勢單力薄,把她們家的田產侵吞殆盡。當時陶澍已經成了達官顯貴一族,因為父親去世奔喪回鄉,才知道事情後續的經過。他可憐黃女的窘境,贈送給她五十兩銀子。黃女慚愧悔恨得想要尋死,每天抱著銀子哭泣,而不捨得用。不久五十兩銀子竟被小偷偷去,她一氣之下自縊而死。後來陶澍還年年持續不斷地周濟她的家人。#

——看更多【古道人生】系列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