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最多人談論的政壇新聞,莫過於江旻憓宣布循旅遊界參選立法會。我不少朋友都在社交平台分享這則新聞,以我自己Facebook為例,朋友的留言十分精彩:「幾十歲人仲講BB話,on x當有趣,嚟緊4年時事評論KOL唔怕冇話題」、「口齒不清做議員?」、「響鏡頭前剪加拿大護照,更有『愛國愛港』說服力」等。觀乎江旻憓參選後社會的反應,她能否按預定人設塑造成年輕、受歡迎的政壇新星,答案似乎已寫在牆上。

參選固然是為了爭奪議席,而選戰很大程度上是公關工程。江旻憓的選舉工程,從一開始便令人覺得是鬧劇。選舉提名期伊始,便有消息指她會出選新界北直選。消息並不令人意外,去年她宣布退役後馬上任職馬會,有分析認為只是「過冷河」,很快便會有政治安排。直選消息公布後沒幾天,竟爆出她仍擁有加拿大護照,直選告吹,但很快又獲「安排」循可以擁有外國護照的旅遊界功能組別參選。

眾所周知,江於2021年於有「第二黨校」之稱的中國人民大學完成「黑暴論文」,有分析認為這是她向中共交心,標誌著她接受淨身從政。2021年至今已歷4個寒暑,江為何仍保留阻礙從政的加拿大護照,擾亂了直選安排?是她的上線魯莽輕率,還是江本人仍存僥倖之心?

江報名當日的記招,她與旅遊業界一眾重量級助選團,顯然對參選毫無準備。記招開始前,有記者大聲批評眾人面對鏡頭時連基本的目光一致也做不到。當記者拍照完畢、記招準備開始時,江竟對記者說:「大家都好忙呀,你哋都使唔使走先呀?」,令場面頗為尷尬。記招開始後,江多次一臉茫然,不知所措;記者追問她時,她傻傻地說「哎呀,大家好」,然後講話時不知應該面向誰。

其實,當大家都取笑她選戰甩轆時,若換另一個角度看,「甩轆」其實是勝算在握最實在的證據。一直以來我們認為應為選戰做足二百分的準備,但那是民主舊香港思維;新香港,只需求其講一句「我哋嘅體育精神係適用於所有界別」,然後由上線找齊某界別的大佬站台助選。反正只是形式上將人送進立法會,讓其人在政壇扶搖直上,為何要浪費時間整色整水?難怪江旻憓的維基百科,個人簡介一度修改為候任立法會議員。

如果真係定過抬油,難怪講話可以肆無忌憚。當她被問及與旅遊界的關係,她的回應「我哋嘅體育精神係適用於所有界別」被認為是胡言亂語。其實不。講這一句若是泛民候選人,有可能會被上綱上線。試想想,甚麼是體育精神?講求尊重賽例、尊重對手、大方承認失敗、對獲勝表現謙遜,今天的政界還有嗎?當那國可以修憲取消最高領導人連任上限,其管轄的小漁村也將「輸打贏要」、「戰狼上身」變成核心價值。在選戰中講「體育精神」,潛台詞可被理解為批評香港政圈已沒有了體育精神,這該當何罪?◇
 

-------------------
香港大紀元創辦24周年
時代變,信念從未變。
-------------------
💪🏻支持我們,您可以:
刊登祝賀廣告
📞 熱線:2770 5566
成為網站會員
🔗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