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近年來不斷批評中共過度補貼製造業,將過剩產能廉價傾銷到歐洲。中共總理李強日前在北京與歐盟領導人舉行峰會時否認中共有補貼政策,稱不會傻到拿辛辛苦苦賺來的財政資金去補貼產品,賣給外國人享受。這一說法引發評論人士譏諷,網民更指其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李強否認有補貼政策 分析:中共狡辯的話術
中共總理李強周四(7月24日)在與歐洲理事會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開會時,針對歐盟對中共工業補貼的擔憂,否認中共對製造業的補貼政策或財政補貼,聲稱「中國沒有歐洲那麼富裕,我們負擔不起」。
彭博25日指這是一種自嘲式的回應。據報道,李強說:「我們不會傻到拿辛辛苦苦賺來的財政資金去補貼產品,然後賣到海外給外國人享受。這不是我們會做的事情。」
李強還稱,「有些人認為,這(中國的製造能力)對全球供需平衡造成了新的問題。」但他表示,「那是另一個問題,我們也知道這點。」
不過,馮德萊恩24日稍晚在記者會上堅稱,「中國的補貼生產與其國內需求並不相符,因此多出來的產能會流向其它市場。」
歐盟擔憂其對華巨大的貿易逆差,去年這一逆差約為3,600億美元。近年歐中貿易分歧加大,從更早期的中國太陽能的傾銷,到最近這兩年電動車的傾銷,去年歐盟對中國的電動車祭出高關稅,今年再對中國的風力發電機啟動調查,中國也反制歐盟的農產品,雙方的貿易關係降到低點。
台灣淡江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鄭欽模在中歐峰會當天對《大紀元》表示,中共對外有狡辯的話術,比如歐盟控訴中國電動車的傾銷,中共堅決不認為是傾銷,也不認為是補貼,還找藉口說西方對高科技也補貼。但其實對於研發部份的補貼,跟對企業被補貼去搶佔市場是不一樣的。
評論:李強對低價假貨心知肚明 中共砸錢方式多樣
獨立評論人向陽在X上表示,在「鐵娘子」馮德萊恩面前,李強咬牙切齒稱中共絕沒有搞補貼政策或財政補貼,為甚麼就不能光明正大承認:「中國企業的低價競爭就是通過侵權山寨仿製,降低質量的造假手段加上不計成本的補貼燒錢,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打遍天下,立足全球?」
向陽表示,李強心裏其實比誰都清楚,中國經濟的低價競爭發展模式已經導致企業普遍利潤低下、生存困難和居民收入低、消費能力弱,使中國經濟缺乏內需發展動力,必須依靠國際市場。而進入不了歐美市場,中國新興產業的企業就只能在國內低價廝殺。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出現的大問題。
獨立評論人蔡慎坤也在X上表示,李強理直氣壯不承認中國補貼企業搞出口,那麼人人皆知的出口退稅是怎麼回事,還有舉國上下搞晶片、電動汽車,哪一樣不是政府在砸錢?
蔡慎坤表示,出口退稅是中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實施的一項長期政策,用以退還生產出口產品時繳納的增值稅和部份消費稅。中國的退稅比例高於實際繳稅率,甚至是變相激勵出口。若疊加匯率政策、低地價、廉價信貸等其它扶持措施,再加上低人權優勢,給世界上其它國家的生產製造業構成巨大壓力。
中共政府對關鍵產業的支持方式還包括財政資金直投或注資:中央和地方財政設立產業基金,如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減稅、貼息、地價優惠、電價優惠:尤其是新能源車產業,許多企業享受土地、稅收、用能等成本優勢。研發補助和採購訂單支持:比如對電動車、光伏設備、風電整機的研發和示範工程支持。
蔡慎坤表示,這些政策在中共語境下被定義為「產業政策」,但在歐盟或WTO的定義中,很多行為構成「可訴補貼」,特別是它們來自政府或「公共機構」;具備特定性(並非面向所有產業);導致對外出口產品價格異常低(傾銷);造成進口國本地產業的實質損害。
一位網民跟帖表示,出口退稅不算補貼。這主要是稅制決定的,中國是生產徵稅,國外是消費徵稅。國外出口的產品不含稅,但國內出口的產品徵過稅的,退還企業這個稅,對於不理解中國稅制的人,就以為是補貼。
另一位網民說,雖然退稅不算補貼,但是敢這麼睜著眼睛說瞎話沒補貼也挺牛的。#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