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涵蓋歐洲多國的研究揭示,18至49歲女性使用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藥,隱源性缺血性中風風險可能上升三倍,但絕對風險仍然偏低。這一發現提醒女性在選擇避孕方式時,需謹慎權衡個人健康狀況。

中風風險上升 與避孕藥成份相關

2025年歐洲腦中風組織大會(European Stroke Organization Conference, ESOC)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使用複合型口服避孕藥(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含雌激素與
孕激素)的年輕女性,罹患隱源性缺血性中風的風險高出非使用者三倍。

這項研究涵蓋14個歐洲國家,分析了268名18至49歲曾發生此類中風的女性與268名無中風史的對照組女性。即使排除年齡、高血壓、吸煙、偏頭痛與腹部脂肪等變量,避孕藥使用者的中風風險依然顯著增加。

伊斯坦堡大學(Istanbul University)神經學家Mine Sezgin醫師領導了這項研究,她表示,「這項結果再次驗證了口服避孕藥與中風風險之間的關聯,即使排除其它已知風險因素,相關性依然明顯,這表明可能涉及其它機制如遺傳或生物學機制。」

避孕藥雌激素成份 可能誘發炎症與凝血反應

多數參與本研究的女性使用的避孕藥,均含20微克乙炔雌二醇(ethinylestradiol),屬低劑量範圍。但研究指出,即使20微克的低劑量,仍可能誘發體內炎症與凝血反應,增加血管阻塞風險,威脅腦血管健康。

神經內科醫師Achillefs Ntranos指出,近年年輕族群中風比例上升,在美國18至49歲人群已佔中風病例的10%-15%。他說:「雌激素就像血管系統的微妙調節器,劑量差異可能影響血壓與凝血,選擇避孕藥時需量身考慮。」

醫界建議:個人化避孕方式更安心

Sezgin提醒醫師在開立避孕藥前,仔細評估女性是否有血管疾病或中風史。

婦科專家Rayan Elkattah則指出:「三倍風險聽來驚人,但實際機率僅從每10萬人2例增至6例,遠低於吸煙或肥胖的影響。」

他推薦無雌激素的避孕選項,如單一孕激素避孕丸(mini-pill)、荷爾蒙或銅製子宮內避孕器(IUD)、避孕注射劑(Depo-Provera),為擔憂風險的女性提供更安全替代方案。

避孕藥整體仍屬安全 但應考慮個人風險

Ntranos強調,別因研究結果就對避孕藥敬而遠之,「對於身體健康、年輕、不吸煙、無偏頭痛或其它血管風險的年輕女性,口服避孕藥依然是安全且有效的選項。」

他補充指出,此研究凸顯了「應根據個人風險量身選用避孕方式,而非套用一體適用的標準」。

已有其他研究證實,若乙炔雌二醇劑量超過50微克,可能顯著增加中風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風險。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曾指出,荷爾蒙類避孕藥可能與心律不整、中風、血栓、栓塞甚至猝死等併發症相關。#

原文「Birth Control Pills Triple Stroke Risk in Young Women, Study Shows」刊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