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因食蟹而過敏,因此戒食蟹。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市面6種最常見食用蟹中,測試出11種蟹致敏原及其不同的抗原表位同源性和致敏性。團隊發現不同種類食用蟹存在特異性,盼透過測試不同的致敏原和對食物敏感的精準診斷,驗出患者對哪一類蟹有過敏症狀,其它蟹類不必完全戒口。另外,8種致敏原是首次發現,當中包括皇帝蟹這種並非真蟹的「蟹」,亦有獨特致敏原。
全球約有2%人口患有甲殼類及貝殼類海鮮過敏(統稱為貝類過敏),包括蝦、蟹、扇貝、青口、蜆、龍蝦、蠔和鮑魚。在食物過敏當中,貝類過敏是香港青少年和成人出現過敏性休克的主要成因。蟹是繼蝦之後第二普遍的致敏原,過敏反應包括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喘鳴,嚴重可導致過敏性休克。
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慈善基金會兒科教授、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解釋:「由於一般人開始食蟹的時間較魚或蝦遲,因此通常會在年紀較大時才發現有蟹過敏;加上部份魚或蝦過敏患者會隨年齡增長對此兩類海鮮產生耐受性,因此在成人群組中,蟹過敏比蝦過敏更常見。」
中大團隊從6種常見蟹(花蟹、藍花蟹、青蟹、松葉蟹、大閘蟹及皇帝蟹)的蟹鉗中抽取蟹肉,提取其肌肉蛋白,配合64名蟹過敏患者的血清樣本,分析致敏原,團隊成功測試出11種蟹致敏原,有8種致敏原為首次發現。
由於皇帝蟹在生物分類中不屬於螃蟹,研究團隊獨立為其進行特異性過敏原鑑定,確認皇帝蟹擁有特異性致敏原「蘋果酸脫氫酶」,致敏率高達41.4%。中大生命科學學院榮休教授朱嘉濠指,皇帝蟹在蟹分類上不屬於真正的螃蟹,而是寄居蟹的祖先進化而來,屬於異尾類動物,因此它的生物蛋白結構與其他蟹類有明顯分別。這是首次識辨出皇帝蟹獨有的致敏原,團隊成功將該致敏原註冊為「Para c 11」,並寫入世界衞生組織與國際免疫學聯盟(WHO/IUIS)致敏原命名資料庫。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梁廷勳表示,「我們兒科過敏症團隊於過去十年領導海鮮過敏研究,先後發現魚類及蝦的主要致敏原,是次研究針對最常食用六種蟹而整合的致敏原資料,將進一步幫助我們為海鮮過敏患者提供更全面、更精準的個人化診治方案,以免患者不必要地戒口。」@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