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日趨明顯,如紡織業上半年的利潤同比下跌8.1%。中國商家夾縫求生難,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商家擬通過第三國出口美國的打算會落空,中共政府從政治和經濟上,前景都是非常悲觀的。
中共統計局於7月27日發布了2025年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情況,整體同比下跌1.8%,其中紡織業同比下降了8.1%。以往的統計數據顯示,紡織業在2024年1-6月份的企業利潤是增長19.2%,2024年全年的企業利潤是增長3.4%。
中國紡織大省浙江省的官網稱,紡織品和服裝是中國出口美國的重要品類,以往約佔中國對美國出口的17%、美國從中國進口的28%。如今紡織業是中美貿易戰中備受衝擊的行業之一。
浙江省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其紡織工業的產業規模達千億元,出口受損勢必影響政府稅收。特朗普於4月2日提出「對等關稅」後,4月8日至14日期間,浙江省委書記和省長一周內開了四次相關會議,討論對策。
中共官網的相關報道中,主要對策包括擴大海外市場,如藉助「一帶一路」平台開展貿易,藉助電商平台,以及「出口轉內銷」,拓展國內市場。
「出口轉內銷」現實嗎?
對於中共提出用「出口轉內銷」來拓展國內市場,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於7月27日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最關鍵的是國內的需求不足。」
所謂「出口轉內銷」,按照百度百科,狹義是指本打算出口國外的產品,因各種原因不能出口,轉為在國內銷售;廣義上是一種經營手法的轉變,指的是經濟危機背景下,受到國際市場消費的壓縮,只好轉到國內市場銷售。
謝田認為,「需求不足是因為收入不足,這是因為中共通過國企、央企把生產環節中利潤的極大部份給搶走了。也就是說經濟第一次分配時非常不公,民眾的收入低,佔GDP的比例非常低,加上民眾又有各種各樣的負擔,如房屋貸款和消費貸款。」
國內也有專業人士婉轉指出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實際問題。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總裁助理伍戈於7月28日在新浪網發文《反內卷,反甚麼?》,其核心觀點中寫道:「內卷」看似是當期的過度供給,實則也是前期的投資需求,但背後都對應著房地產大幅調整後內需持續趨弱的基本事實,而這更像是需求問題。
中國2025年6月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3.6%,創2023年8月以來新低。彭博社指出,這一結果比任何經濟學家預期的都更糟糕。分析認為,生產者價格的持續下滑,加劇企業盈利壓力與價格競爭,形成惡性循環,中共當局仍持續面臨如何加大刺激、提振消費的壓力。
關稅戰壓力 分析:轉口貿易以後行不通
低迷的國內市場需求疊加出口縮水,中國商人承壓大。對於中國商人利用第三方國家做跳板來降低關稅的做法,謝田認為:「轉口貿易以後是行不通的,中國商家想通過中國周邊的其它國家進入美國的打算以後一定會落空的。」
中國商人們在社交平台上訴苦,也不乏互相打氣和鼓勵。常見的話題如「這波關稅讓我庫存壓得喘不過氣,資金鏈緊張。」 「老客戶要求降價,但成本一直漲,真難做。」 「聽說有些同行用洗產地、偽造原產地單據,心裏不踏實。」 「轉廠遇到用工、設備、合規多重難題,感覺沒底。」
對於中國商家的處境,謝田談道:「最近了解到好幾位在美國的中國跨境商人,好幾個都放棄生意,回中國了。因為受不了關稅變化的影響,雖然現在關稅還沒最後敲定,但這種不確定性讓人難以應對,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進貨,對他們的打擊是非常大的。
「跨境電商、出口商,以及長三角地區的那些為出口做準備的製造商,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知道下一步會怎麼樣,都感覺前景不妙。
「對中共政府也是一樣,它們看到其它國家和美國之間達成的協議,知道以後是佔不到美國的便宜,不會有這麼大的貿易順差,也賺不到那麼多外匯,並且還要花很多外匯去購買美國的產品。所以中共政府從政治和經濟上都是非常悲觀的。」
謝田說,美國和中國周邊國家,達成的協議越多,對中共的壓力就越大。
美國與歐盟於7月27日達成貿易協議,美歐領導人表示,該協議將結束數月以來各行業和消費者面臨的不確定性(點這裏)。特朗普還表示,該協議是「有史以來達成的最大協議」。除歐盟外,美國已與日本、菲律賓與印尼、越南、英國達成貿易協議。
對於與中國的貿易協議,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Jamieson Greer)在參加談判前表示,不期待會談「會取得某種重大突破」。他7月28日告訴CNBC:「我期望的是繼續監測和檢查迄今為止我們協議的執行情況,確保關鍵礦產在雙方之間流通,並為未來加強貿易和平衡貿易奠定基礎。」
中美貿易戰後,中共政府支持企業以「一帶一路」為平台擴大中國的出口貿易。如廣東省陽江市對參加「一帶一路」國家、RCEP成員國、中東地區展會的外貿企業,展位費、特裝費、機票費均可給予最高50%的支持。而外貿企業轉內銷,也將給予展位費最高50%的支持力度。
想辦法「一帶一路」難持續
謝田對此的看法是:「『一帶一路』實際是把中國過剩的產能輸入到其它國家去,讓它們背上了債務,同時藉機推銷中國的產品。那些國家的製造業都很薄弱,沒辦法和中國競爭,同時中國的產品蜂擁而入,所以和中國的貿易一定是逆差,這樣的貿易沒法永久持續下去。」
有海外智庫認為,中共國海上擴張的大背景「一帶一路」項目不僅給捲入其中的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債務陷阱,也讓中共自身處於兩難境地。
澳洲智庫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於5月26日發布的報告《還款高峰期:中共國的全球貸款》(Peak repayment: China’s Global lending,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到2025年,發展中國家必須償還中共國債務合計約350億美元,其中220億美元將由全球75個最貧窮、最脆弱的國家償還——這創下了歷史新高,恐危及窮國的教育和醫療支出。
報告還表示,中共正處於兩難困境。報告說:「中共面臨越來越大的外交壓力,要求其重組無法持續的債務;同時也面臨越來越大的國內壓力,要求其收回未償還的債務,尤其是那些來自其準商業機構的債務。」
謝田認為,「現在『一帶一路』項目已經是進入爛尾階段,所以也解決不了中國的經濟問題。」#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