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cott Jackson同他的妻子收到一份有關他們微生物組的檢測結果時,兩人都感到頗為好笑。

「其中一條建議是,我們的飲食太偏向肉食,應減少肉類的攝入。」他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

這條建議的矛盾處在於:在採集並提交糞便樣本的前一周,他們完全沒有吃任何肉類,而微生物組在幾天之內便可發生變化。這種前後不符的結果揭示了腸道微生物組檢測這一新興領域存在的一個問題:這是一門仍待發展的科學,當前只在特定情況下具有一定價值。

當消費者迫切希望了解自己的微生物組對疾病風險的影響時,另一方面,有三十多家公司表示可以告知他們腸道裏有哪些微生物,以及這些微生物會意味著甚麼。研究已找到了一些與最令人困惑的疾病有關的微生物「指紋」,如多發性硬化症、自閉症、柏金遜病、肥胖、濕疹、炎症性腸病等。

若你決定進行檢測,需了解應當期待甚麼、如何選擇信譽良好的公司,以及如何根據不斷發展的技術情況適時調整預期。

何時需要進行微生物組檢測

如果你身體健康,則無必要進行微生物組檢測。但假如在改善了不健康飲食、解決了睡眠和壓力問題之後,你依然受健康問題困擾,那麼微生物組檢測或能提供一些有益見解。

研究過病原體和抗生素如何影響腸道微生物組的科學家Kimberley Sukhum表示,這種檢測也適用於一些患有腸道相關疾病(如腸絞痛、胃食管反流、濕疹和食物過敏)的嬰兒。

Sukhum在Tiny Health公司工作,該公司專注於嬰兒微生物組檢測,並建議對無症狀嬰兒也加以檢測。該公司尚未發表的觀察性數據表明,即使是通過陰道分娩並且經母乳餵養、通常最健康的嬰兒,也有三分之一缺乏雙歧桿菌等關鍵細菌,而這類細菌對兒童早期免疫系統發育起著重要作用。

家用微生物組檢測可讓消費者自行採集不同量的糞便樣本,然後寄送到實驗室,實驗室隨後會提供一份檢測報告。以BiomeFx的報告為例,它會對微生物組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進行分類,而這些指標通常與健康狀況良好有關;同時指出可能超出檢測範圍的致病微生物。檢測內容包括細菌、寄生蟲和酵母菌,並詳細說明關鍵菌群是否偏離正常範圍。

「在人生的頭三年,定期了解微生物組的狀況非常必要,其對你餘生健康都會有著重要影響。」Sukhum在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

專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擔心加工食品、環境污染物和藥物(特別是抗生素)會導致健康微生物的喪失。

Tiny Health會將檢測結果與功能醫學健康教練的諮詢相結合。教練會建議你該吃甚麼或避免攝入甚麼,應服用哪些益生菌和補充劑,以及有關睡眠和壓力管理的生活方式等議題。

胃腸病學家兼研究人員Dr. Sabine Hazan則持較為保守的立場。具體來說消費級檢測應僅限於因感染艱難梭菌(C. difficile)而需進行糞菌移植的患者。艱難梭菌是一種能引發嚴重腹瀉和其它腸道問題的細菌。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批准了兩種用於治療艱難梭菌感染的糞菌移植產品。細菌感染患者或許會希望在接受治療的同時,可以定期使用家用微生物組檢測,以確認腸道菌群隨時間的變化。糞菌移植的目標是將新的有益微生物植入患者的微生物組中,而微生物檢測有助於觀察治療的進展。

作為分子遺傳學家以及腸道微生物組領域的頂尖專家,Jackson提到,在特別情況下,他認為檢測也許有用。例如,生活方式預計出現重大改變,包括採用完全不同的飲食,以及準備接受某種醫學治療,如糞菌移植、癌症治療,或只是一個療程的抗生素等情形。

「在上述前提下,你或許需要對微生物組進行實時監測。」他表示。此外,消費者要意識到,微生物組檢測結果以及檢測方法本身都會存在許多細微差別。

檢測結果差異巨大

作為一項研究的一部份,傑克遜向不同的七家公司訂購了三次微生物組檢測,他隱匿了身份,並提交了同一份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開發的人體腸道微生物組參考樣本。

他說:「毫無意外,結果五花八門,每家公司給出的檢測結果彼此截然不同。至少有一家公司對同一份樣本檢測了三次,結果卻大相逕庭,這實在令人震驚。」

該行業當前尚沒有統一的檢測標準。《柳葉刀‧胃腸病學和肝臟病學》(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的一篇社論指出,檢測過程中每一環節都可能存在問題,原因包括:

• 不同實驗室採用不同的採集、儲存、處理和分析方法
• 檢測試劑盒中使用不同化學品以穩定樣本在運輸過程中的狀態
• 採用不同技術和軟件來識別微生物
• 採用不同的數據集進行比對——有些實驗室可能將結果與慢性病患者的樣本比較,而非使用健康標準
• 檢測報告的呈現形式各異
• 存在利益衝突:一些出售檢測報告的公司同時銷售補充劑或飲食方案

後續階段中,檢測結果不一致可能導致無效的臨床建議。《刺針》社論作者指出,作為基於檢測結果提供給客戶的建議應遵循「嚴謹的隨機對照試驗」。

研究作者建議,相關產品需明確聲明其不用於醫療用途以及針對慢性病患者,同時檢測流程也要實現標準化——包括從樣本採集到報告生成。

另一項對家用微生物組檢測的研究發現,術語的標準化同樣存在問題。公司使用諸如「高」、「低」、「有利」、「平均」等字眼來描述微生物水平,卻未能提供一個讓用戶和醫生可對微生物水平進行量化的參考標準。

文章強調,雖然家用檢測報告無需解釋所有技術細節,但患者和醫療人員理應獲得明確且訊息透明的結果。作者指出,在不清楚數據是通過何種採集和分析方式的情況下,「解讀微生物組數據是不可能的。」

不同檢測,不同結果

消費級微生物宏基因組檢測主要有兩類:一種告知微生物的組成,另一種則提供有關微生物功能的更深入註解。

能收集微生物DNA數據的功能性檢測稱為「霰彈槍宏基因組測序」(shotgun metagenomics)。Sukhum舉例道,這種檢測能揭示一個人的微生物組是否缺乏可分解纖維的細菌,而這會導致脹氣、腹脹、便秘和腹瀉等症狀。

相比之下,16S測序則較為粗略,其成本更低,但只提供對微生物多樣性的簡化評估,而缺乏功能方面的見解。它在鑑定物種層級的細菌方面準確性較低,同時也不包括真菌和寄生蟲的檢測。

「你會得到自己獨特的微生物指紋,但要弄清它具體代表甚麼則非常困難。」Sukhum表示。

提供微生物組檢測的醫生通常使用基於培養的糞便檢測,即將糞便樣本中的微生物培養在培養皿中,或採用靶向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以量化常見的病原體。這些檢測方法對微生物組的了解範圍較窄,這也是該技術支持者與反對者爭論的一個焦點。

關於家用微生物組檢測的爭論

支持直面消費者檢測的專家認為,科學界對某些微生物的了解已經足夠,足以讓患者和醫療提供者發現潛在問題,他們還表示,個人檢測將有助於推動微生物組知識的拓展。

檢測公司Evvy的高級科學家Krystal Thomas-White表示,個人微生物組檢測可以提升這一領域的公眾關注度,並增強人們參與研究的意願。

Thomas-White在一篇反駁有關對直面消費者檢測進行監管呼籲的文章中提到:「從醫療提供者的角度來看,科學和醫學界越來越認識到,某些微生物組合能夠引發健康問題,而醫生在不了解根本原因的情況下便對症狀給予治療,這令人感到沮喪。」

Jackson則反駁稱,微生物組檢測結果會誤導並使患者感到困惑,特別是那些患有嚴重胃腸不適,並且對傳統醫療系統感到失望的患者。他指出,迫切尋求答案的患者可能會因此轉向微生物組檢測,卻被檢測中無法兌現的承諾誤導,而這可能導致無效甚至有害的治療。

此外,傑克遜指出,當公司既出售檢測服務,又銷售其推薦的益生菌產品時,便會存在利益衝突。

目前,FDA尚未批准任何消費級微生物組檢測。這意味著相關檢測結果不能用於診斷或治療疾病——這是所有微生物組檢測都應當包含的法律免責聲明。

患者的角色

哈贊建議人們在選擇公司時應做好調查,了解他們如何驗證其檢測結果,並避免盲目聽信來自社交媒體上的建議。此外,患者還能通過參與臨床研究,為推動該領域的發展做出更多貢獻。

Sukhum表示,雖然理想情況下,在臨床應用成為常規之前應有數十年的研究積累,但目前已有足夠證據顯示健康狀況與腸道微生物組之間存在密切關聯,從而為一些干預措施提供了支持。

「你不能否認這裏存在非常緊密的關聯,因此這是我們無法就此忽視的領域。」她指出。#

英文報道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Is Microbiome Testing More Hype Than Science?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