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西方國家明知中共在背後財務上源源不絕地支撐俄羅斯與伊朗,才導致裁制效果大打折扣,但卻基於其市場規模,以及各國對中國出口貨品的依賴,暫未正面予以打擊,致俄伊得以持續其軍事挑釁與核發展,世上紛爭沒完沒了、無限Loop。當然,還有北韓也屬這小圈子成員,皆在互換條件而嘗試壯大。
這一經濟關係複雜化了西方對地緣政治挑戰的回應能力。同時,全球化(Globalisation)的傳統模式,整個Assumptions建立在穩定政治秩序與自由貿易基礎上的脆弱性也顯露無疑。原本全球化並非一定不好(其實Trading可以體現許多效益),只是這樣「因為依賴陸貨而停不了戰爭」乃何等荒謬之事。「西方買陸貨,陸買俄伊貨,然後雙方士兵在戰場上殺個天翻地覆」,唉!
近期,俄羅斯不斷向北約成員國如波蘭、羅馬尼亞進行多次軍事挑釁(多次以無人機侵入北約成員國領空,試探其決心),以及伊朗在制裁下仍能繼續發展核技術,並非孤立事件。這兩國均依賴中共(財務後盾)持續購買其能源出口,實質上繞過了國際制裁體系。儘管全球力圖經濟孤立俄伊,但莫斯科和德黑蘭靠著中共有增無減的需求,維持其戰爭與核發展資金。
美國與歐洲對中共違反制裁行為的反應相對軟弱,主要因為在全球供應鏈及市場上對中國商品的高度依賴。中國依舊是西方國家的重要貿易夥伴,提供多元產業的商品。雖然美中在2025年期間展開多輪貿易摩擦和關稅調整,但要對中共採取強硬制裁,將面臨供應中斷、物價上升及經濟震盪等後果。同時,中共利用人民幣結算、易貨貿易和影子銀行等替代性金融機制,繞過美國主導的金融系統,使制裁難以全面有效執行。
過去貿易全球化的核心假設是國際間穩定和合作,同時認為(如今變成妄想)經濟相互依存會降低衝突概率。然而,近年全球紛爭再起、大國競爭加劇,這一假設遭到巨大挑戰。新冠大流行、俄烏戰爭等事件暴露出全球供應鏈脆弱性,促使多國實施保護主義,增加關稅和限制自由貿易。
要真正成為無敵大國,只有達到「不靠人」才有可能,否則一有事一切頓變空談。
未來,西方需深化對中共依賴的反思,推動供應鏈多元化與經濟韌性建設,並配合戰略調整與外交協作,才能在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時代打破制裁無效和持續衝突的惡性循環。@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