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年,法國建成了聖但尼聖殿(Basilica of Saint-Denis),成為哥德式建築的全球典範。大約25年後,這種嶄新的建築風格傳入歐洲文化的邊緣地帶。位於西班牙阿維拉(Ávila)的救世主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the Savior)由此誕生,成為西班牙最早的哥德式建築傑作。
這座主教座堂原本就設計為一座要塞教堂(fortress church),後殿直接嵌入阿維拉長達1.5英里的防禦城牆,與牆上88座防禦塔中的一座融為一體。
部份建於11世紀至12世紀中葉的羅馬式建築被保留下來,但教堂的基本結構,包括十字形平面、前塔、扶壁與呈放射狀排列的小禮拜堂,則是在1170年至1475年間逐步建成。
來自勃艮地的建築師Giral Fruchel是將哥德式建築風格引進西班牙的先驅,他對阿維拉主教座堂的設計有深遠影響。在他的主導下,教堂的半圓迴廊(ambulatory)、後殿(apse),以及部份耳堂(transept,譯注1)得以建成。
一直到17世紀,阿維拉主教座堂多次進行過重要擴建與整修,特別是在文藝復興時期(約14~16世紀)。15、16世紀之交,西班牙畫家Pedro Berruguete開始著手繪製主祭壇畫。耳堂部份的裝飾則出自不同的藝術大師之手,包括雕塑家Vasco de la Zarza創作的雪花石膏祭壇、洗禮盆與廊拱(譯注2)面板浮雕,以及佛蘭德斯雕刻家Cornielles de Holanda雕製的胡桃木唱詩班長椅,皆完成於16世紀上半葉。

主教座堂的祭壇區與中殿運用了肋形拱頂設計,體現早期哥德式建築的美學風格。高祭壇的背壁(reredos,後屏)上,共有24幅早期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畫家Berruguete首先在底座(predella)上繪製了8幅小型面板畫,主題為4位福音書作者與4位教會聖師像;隨後繪製了左上方的《園中苦禱》和《基督受鞭刑》。他辭世後,助手Bartolomé de la Santa Cruz與Juan de Borgoña完成了其它的主要面板畫。
橫跨中殿的翼廊設有室內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這在後期哥德式教堂中並不常見。15世紀的彩繪玻璃窗展現了哥德式建築的標誌性元素——窗飾石雕(tracery),即支撐玻璃的精緻石工構件。

祭壇後方的半圓迴廊(也稱有頂通道)採用尖肋拱頂設計,是哥德式建築美學的代表範例之一。這部份是整座主教座堂最古老的結構,嵌建於城市的防禦城牆之中。廊拱上展示了五塊裝飾浮雕面板。中央的雪花石膏面板浮雕出自 de la Zarza之手,後面安放著阿維拉教區主教「艾爾托斯塔多」(El Tostado)的陵墓。
主教座堂最古老的部份,其中包括放射狀小禮拜堂,都用了一種自然帶有紅漬的石材——稱為「出血砂岩」(bleeding sandstone)來建造。這座半圓形小禮拜堂採用圓拱設計,以羅馬式設計為主體風格。其背壁上的祭壇畫則創作於西班牙從中世紀晚期向文藝復興初期的過渡時期。
胡桃木製的唱詩班長椅由de Holanda雕製,以精緻的鏤空雕花與聖人雕像作為裝飾。整體設計深具哥德式風格,但雕像本身又展現出一定程度的自然寫實感,這是文藝復興初期風格的典型特徵。在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塗金與彩繪木雕尤為普遍。#
【譯注】
1. 耳堂(transept),又稱袖廊、翼廊,即十字形教堂的橫廊。
2. 廊拱(英文Triforium),又稱側廊樓、三層拱廊、暗樓,教堂建築術語,典型的是位於中殿連拱(Nave arcade)之上、高側窗(Clerestory)之下的中間層,有時成對,上有遮蓋,形成過道。
原文「Ávila Cathedral: A Medieval Fortress-Church」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詹姆斯·巴雷塞爾(James Baresel)是一位自由撰稿人,為多家期刊撰寫文章,包括《美術鑑賞家》(Fine Art Connoisseur)《軍事史》(Military History)《克萊蒙特書評》(Claremont Review of Books)和《新東歐》(New Eastern Europe)等。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