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曾經一度火熱全國的研學旅遊市場突然變冷。根據微信公眾號「旅界」近日調查,今年被多位業者稱為「研學最慘的一年」。而在經濟持續下滑的大背景下,研學遊的經濟壓力、混亂與安全考慮或是由熱變冷的原因。

今年研學遊遇冷 需求還在

微信公眾號「旅界」近日在六個500人行業社群裏調查今年研學遊的生意狀況,得到滿屏的吐槽。「今年太難了」、「北京最慘的一年」、「再也搶不到家長的預算了」、「VIP客戶預算都砍了」……

最早回應調查的是北京一家旅行社負責人小剛,他說:「今年整個暑期,中國科學技術館都不需要搶票,去年可是搶得頭破血流。」

「旅界」表示,北京暑期研學市場慘淡,南方也如此。

深耕南方旅遊市場多年的謝總說,他朋友的營地研學業務今年剛裁了人,廣州的軍訓類夏令營也沒那麼好做了,「前兩年,這些團還是6月份就報滿了,今年空了好多位。」

廈門一家五星級酒店負責人樂總在群裏直嘆氣,「今年可真是一個研學團都沒有。」

在業界普遍認為2025年是研學最冷的一年的時候,也有人逆勢而上。同樣是「旅界」報道,江西新余樹蛙部落的朱總則給出了不一樣的樣本。他說,「我們的親子營今年收客同比增長五倍,核心不是教學,而是『自然教育+野奢民宿』,用自然教育做增值服務,主打還是度假體驗。」

這樣看來遇冷的不是研學遊的形式,而是它是不是名實相符。家長不再衝動消費研學,而是審視研學內容背後真正的價值。

研學遊過度逐利 家長開始理性消費

早在2013年,研學遊就獲得政策上的傾斜,大陸《國民旅遊休閒綱要(2013-2020年)》就明確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2016年,中共教育部等11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明確要求要把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

在教育部門的鼓勵下,體制內的學校和體制外的培訓機構都投入其中,以往專注經營旅遊團的旅行社也紛紛推出「研學團」,爭奪中小學生市場,研學熱很快遍及全國。相關數據顯示,全國有超過5000家「研習營」「夏令營」的相關企業,中國研學旅行市場總體規模曾預計未來將超過千億元。

然而,研學遊名不副實、價格過高等,也最為人詬病。

大陸媒體報道,2024年有家長坦言:「去年孩子參加的一個為期兩周的英國暑期研學營,價格是4萬多元,今年同一個機構、同樣的課程配置,價格已經漲到了5萬多元。」

還有研學遊打著北大清華研學的幌子,名校遊覽變「校門打卡」,全程囊括一系列豪華的吃住行安排,卻少有教育內容。

「旅界」表示,過去幾年家長的錢「好收(甚至好騙)」,穿個校服,拉條橫額,喊幾句「清北打卡」,就能賣上萬塊。現在,行不通了。做海內外研學的小億說:「今年很多家長選擇不讓孩子出國了,學校也不組織了。」理由很現實:成本太高,無人買單。

為金融機構提供暑期VIP親子研學的王總在群裏說得很直接:「金融機構都在裁員降薪,我們做研學5年,今年是最難的一年,業務降了40%。」

研學不是沒有需求,只是家長消費更現實和理性。在大陸經濟寒冬之下,家長把研學目光轉向本地或附近省份。河北做AI研學的張老師說,「今年,我們把之前很多去外地的團都變成河北本省了,省內互相玩,資源置換,頂多跑到東北、內蒙古。」

專做體育研學的Jerry表示:「今年的家長不願意把孩子時間都交給研學,反而更傾向於自己暑期帶孩子去旅行。」

研學遊安全隱患是家長最大的顧慮

研學遊服務的主要對象是學生,安全保障是重中之重,然而這卻是一大「槽點」。

大陸媒體報道,2021年曾有高一學生在參加某沙漠探險項目期間意外身亡,令人意外的是,危險係數如此之高的探險研學,竟未配備隨行隊醫。2023年,有研學團讓9齡童趴在路邊枱子上吃自熱米飯……

這些事件都是安全至上的家長們所顧慮的,也是研學熱變冷的原因之一。

研學熱背後 家長教師在對中共教育體制反思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自古便是備受推崇的教育手段。政策推動的研學熱背後,或許更深層的原因在於家長對教育形式與內容的內在反思。

媒體工作者張淑伶在其文章中說,一名在武漢任教的小學老師,同時也是博物館義工,2019年被安排到河南安陽研學旅行,她發現參觀殷墟遺址及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參與者,除了7名學童還包括家長。學童不在乎活動是否為「研學」,反而是願意一同參與的家長,代表了對教育內容和學習方式有更多想法。

大陸退休的一線優秀教師陳瑞雲表示,在中國大陸平時孩子們從早到晚幾乎沒有自由的時間,除了上課和沉重的作業負擔,還得參加各種名目的補習班。

大陸貴州大學法學院李建軍發表論文表明,中小學生自殺的原因中,沉重的學習壓力是首位。圖為大陸一中學的學生教室。(STR/AFP/Getty Images)
大陸貴州大學法學院李建軍發表論文表明,中小學生自殺的原因中,沉重的學習壓力是首位。圖為大陸一中學的學生教室。(STR/AFP/Getty Images)

陳老師表示:「填鴨式的教育擠跑了他們金色的童年,沒有時間去接觸大自然中的高山流水,花開花落。孩子們根本不接地氣,成了一個個冬眠的書蟲。」

她認為,唯有寒暑假時間,孩子們才有機會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尋找那點快樂,這才是研學熱興起的根本原因。

陳老師說:「我在作文教學中就經常帶著孩子到公園去觀察、欣賞花草樹木的顏色、形狀、變化,去欣賞落日的壯美,去傾聽花開的聲音,去追逐蝶飛舞。那時孩子和櫻花笑成一片,和自然溶為一體,一個個變成了天使。」

但是,大陸的大環境依然是一切圍繞著升學的指揮棒轉。一位老師坦言,升學管道必須透過「中考」與「高考」的情況下,老師想要把研學做好、做到貨真價實的多元化教學,顯然十分吃力,即使官方明確鼓勵研學政策,絕大多數老師仍持懷疑態度。#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