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個天氣極端惡劣的傍晚,風雪如刃、天地一色。1978年5月27日,南極半島北端的阿根廷陸軍希望基地(Base Esperanza)寒風凜冽,在這片人跡罕至的冰封之地,零下30度的惡劣環境中,一個小生命悄然降臨。沒有醫院,沒有救護車,一個頑強的女孩來到了世間,她就是Marisa de las Nieves Delgado——歷史上首位在南極出生的女性。如今,這位「南極女嬰」也已經成家立業,成為律師,定居於美國紐約。

首位「南極女嬰」Marisa如今成為紐約律師,並成立Native Antarcticans組織,分享來自南極的家庭故事,圖為7月19日Marisa在TAAC的展覽中介紹她的故事。(TAAC提供)
首位「南極女嬰」Marisa如今成為紐約律師,並成立Native Antarcticans組織,分享來自南極的家庭故事,圖為7月19日Marisa在TAAC的展覽中介紹她的故事。(TAAC提供)

出生於雪與風之中,Marisa名字中「de las Nieves」是西班牙語,意思是「來自雪中」,命定般地與這片白色大陸連結在一起。她的人生,也從一開始便是邊界、記憶與歸屬的交織。現在的她已到不惑之年,也成了4個孩子的母親。2年前,她與另外兩位出生在南極的朋友,共同成立了「南極原住民」(Native Antarcticans)組織,希望讓世界聽見一種來自冰原的聲音——不只是數據與科學,而是人的感受、家的連結。今年7月,她受邀於台美文藝協會(TAAC),在總督島藝術村展出她出生時留下的珍貴照片,一段來自南極的家族記憶。

冰雪中誕生的女嬰

Delgado一家原籍阿根廷北部薩爾塔省,一個植根於傳統的內陸城市。他們曾經是無數軍人家庭中的一員,卻因為南極,他們一家的名字被記錄在《阿根廷南極百科全書》(Atlas enciclopédico Antártico Argentino)中,成為一段經典歷史。

位於南極的阿根廷軍事基地Base Esperanza。攝於1970年代末。(Marisa提供)
位於南極的阿根廷軍事基地Base Esperanza。攝於1970年代末。(Marisa提供)

1978年2月,八個阿根廷軍人家庭抵達南極的軍事基地,共同建立了特別的堡壘Fortín Sargento Cabral,那是一個歷史創舉,在南極建立生活社區。而這座基地也逐漸由幾棟功能單一的建築,如今已變成一個完整的社區:醫療設施、教堂、電台、甚至還有電話和Wi-Fi。

1978年,懷孕中的Juana隨著軍人丈夫在南極生活。(Marisa提供)
1978年,懷孕中的Juana隨著軍人丈夫在南極生活。(Marisa提供)

對當時已懷孕四個月的Juana來說,帶著兩個未成年的孩子,隨著丈夫Néstor Arturo Delgado在南極生活,是一項無比艱鉅的挑戰。她不僅需面對極地惡劣氣候與孤立無援的環境,更要準備在地球盡頭白色荒原上,誕下自己的孩子。

5月27日黃昏時分,Juana突然陣痛發作,比預產期來得要早。一輛電單車被臨時作為救護車,在雪地中顛簸穿越80米的距離,帶著待產的她奔赴軍事基地的急症室。在簡陋的醫療條件下,丈夫Néstor擔任醫生助理,一同接生了這名頑強的女嬰。

Marisa是Juana的第三個孩子,也是首個在南極出生的女孩。對Juana來說,生產的過程只是「另一場分娩」,但這是史無前例的事情,她還需要在產後與嬰兒一同度過嚴酷的冬季。

1978年,Marisa出生,與家人在南極度過寒冷的日子。(Marisa提供)
1978年,Marisa出生,與家人在南極度過寒冷的日子。(Marisa提供)

在世界盡頭的珍貴記憶

在Marisa出生時,她的姐姐14歲、哥哥6歲,他們一家在南極生活了近一年的時間。對大多數人來說,那是一段幾近不可想像的童年歲月——冰雪覆蓋的世界盡頭、白晝與黑夜顛倒的時空、與外界幾乎完全隔絕的環境。然而,就在這樣的地方,這個家庭依舊努力地讓孩子受教育、過生活,就像在任何一個城市一樣。

1978年,阿根廷Dámaso Centeno的分校在南極落成,擁有數間教室與一個大型休息空間,Marisa的哥哥在那裏接受了小學教育。「住在南極需要勇氣,全世界沒有一個地方像那裏:只有冰雪、企鵝、一些海豹、海獅,除此之外甚麼都沒有。」父親Néstor曾這樣形容。

在雪地裏玩耍的極地狗。(Marisa提供)
在雪地裏玩耍的極地狗。(Marisa提供)

對Marisa而言,雖然她只是襁褓中在南極待過八個月,但父親所帶回的故事、物品與影像,構成了她童年記憶的底色。她還找到了父母留下的珍貴相片膠片,沖曬出來,一點一點拼湊出南極的圖畫。

那一間間紅色小屋,在冰雪中成為令人矚目的風景,孩子們坐著由極地狗拉的雪橇在基地玩耍的畫面,彷彿進入另一個時空。對於父親Néstor來說,南極是他一生中最驕傲的地方,即使回到了阿根廷,他也將在南極的運貨雪橇帶回來,改裝成家中的茶几。直到彌留之際,他仍以滿懷熱情的語調,描述著他所熱愛的那片白色大地。

由極地狗拉的雪橇。(Marisa提供)
由極地狗拉的雪橇。(Marisa提供)

零下30度出爐麵包 營造家的味道

在TAAC的展覽中,最吸引筆者眼球的一張照片,是一名身著短袖的男子從焗爐端出一盤新鮮出爐的麵包,桌面上還有正待烤的麵糰。這不是一般的家庭廚房,而是在南極軍事基地內的廚房,為整個軍事基地的大家庭準備的飽腹美食。這正是Marisa的父親Néstor,這張充滿生活氣息的照片,捕捉了南極生活的日常面貌。

Marisa的父親在南極基地內的廚房烤麵包。(Marisa提供)
Marisa的父親在南極基地內的廚房烤麵包。(Marisa提供)

「聽我家人描述,南極的廚師,其實有點像心理醫生。」Marisa說,在南極,每一餐不只是進食,更是社群連結的重要時刻。從零下三十度的雪地回來,當他們脫下冰冷的外套,走進溫暖的房間——那時候,一杯咖啡、一個新鮮出爐的麵包,都是生活中最珍貴的慰藉。

「如果你累了一整天,回來卻看到桌上只有空空的碗,你會覺得整個人都垮了。」Marisa形容那種孤島般的心理狀態。南極不只是地理上的邊界,也是情感的極限,而食物,是在這種孤絕之中,最能讓人覺得慰藉的東西。那爐麵包,就是南極基地中最溫暖的記憶,那張照片留下的,不是一名軍人在執勤,而是一位父親,在南極寒夜中,用雙手為戰友和家人烘烤出家的味道。

Marisa從父母處了解到,因基地有煤氣爐,烹飪最大的挑戰並非生火,而是缺乏新鮮食材。「蔬菜是乾燥的、牛奶是粉狀的、新鮮蔬果根本沒有。你會覺得自己像是在太空站煮飯。」

來自冰原的聲音

「南極是我出生的土地,是我和家人情感的起點。」Marisa深深相信,南極不該只是軍事與科研的領地,它也是人們生活過、成長過、有記憶的家園。她與另外兩位出生在南極的人,在2023年共同成立了「Native Antarcticans」,希望讓世界聽見一種來自冰原的聲音——不只是數據與科學,而是人的感受、家的連結。

她說,他們從人文、藝術、文學著手,將南極重新講述為一個「有人情味的地方」:有家庭、有故事、有夢想。從展覽、學校課程、文學創作,到跨國合作的研討會,他們一步步打破語言與學術的壟斷,只為讓更多人知道,南極,也有原生的記憶。

Marisa的兩個女兒手持「南極原住民」的旗幟,參與她在總督島的座談會。(Marisa提供)
Marisa的兩個女兒手持「南極原住民」的旗幟,參與她在總督島的座談會。(Marisa提供)

「有一天,我想帶我的孩子們回到那片土地,讓他們親自踏上南極,看看媽媽出生的地方,聽聽那些風聲與冰層的聲音。那不只是一趟旅程,那是我們家族記憶的延續。我希望他們知道,責任、堅韌與合作,並不是抽像的字眼,而是這片凍土教會我們的事。」她眼神堅定地說。這份來自世界盡頭的牽絆,正悄悄為下一代種下最溫柔又堅實的根。

7月19日,TAAC舉行《從南極到北極》對談,邀請台灣藝術家林嘉貞(中)與Marisa(左)分享故事。(TAAC提供)
7月19日,TAAC舉行《從南極到北極》對談,邀請台灣藝術家林嘉貞(中)與Marisa(左)分享故事。(TAAC提供)

跨越世界的盡頭 從南極到北極對談

7月19日,紐約總督島House 17的TAAC的展廳中,Marisa與台灣藝術家林嘉貞一起進行了一場《從南極到北極》對談,從截然不同的個人經驗出發,卻共同回應著一個當代最迫切的提問:「我們該如何為這個正在消逝的世界,繼續說故事?」

作為歷史上第一位出生於南極的女性,Marisa展出珍貴的家族照片與檔案影像,記錄她嬰兒時期與父母在阿根廷基地生活的日常。她的創作與敘事,讓觀眾理解到:即使是被視為「無主之地」的南極,也存在深刻的人文與歷史痕跡。

台灣藝術家林嘉貞拍攝的的北極圈斯瓦爾巴群島景象。(林嘉貞提供)
台灣藝術家林嘉貞拍攝的的北極圈斯瓦爾巴群島景象。(林嘉貞提供)

與此同時,林嘉貞的影像作品則來自北極圈——在斯瓦爾巴群島拍攝的靜謐畫面中,人類雖未現身,卻處處可見其行為留下的足跡。兩位藝術家的作品相互呼應,交織出一個深刻而迫切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棲居於一片正在消逝的土地?」此次對談深入探討藝術家個人背景與全球變遷之間的交會、離散與遷徙的經驗、生態毀損與文化延續共存等議題。

Marisa提到:「我們講的不只是自己的故事,而是一代人的經驗,是一種面對消逝、但仍渴望記住與傳承的意志。」她們都希望讓下一代知道,家園的定義,可以被重寫;記憶與土地之間,也能建立一種更溫柔而堅定的連結。◇ #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