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危機蔓延拖累各產業,官方又不斷以「監管」、「配合調查」等名義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控制,3個月內4位知名民營企業老闆跳樓自盡,這在中國現代企業史是罕見的。在中共1949年剛建政的時候搞「公私合營」,很多民企老闆跳樓。難道,歷史又一次輪迴?
民營經濟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實際上中共始終敵視民營企業,近年來被打擊的對象也都是民營企業。而一些民企外衣的企業,卻是中共軍工鏈條中的一環。那麼,中共是如何利用民營企業和有怎麼樣的戰略圖謀?
民營企業家沒有人能逃避中共的「監管」風暴
7月27日,居然智家(前身為「居然之家」)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CEO汪林朋在家中身亡的傳言震動商界,此時距離他結束3個月的官方調查僅過去4天時間。7月28日晚間,居然智家對外發布公告證實了上述消息。
汪林朋在家居業是傳奇人物。1998年,中國房地產相關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1999年,汪林朋到北京居然之家工作,正式進入家居流通業。到2015年,居然之家已發展成全國性連鎖品牌,年營收突破百億元人民幣。汪林朋也被業界譽為「家居零售教父」,獲評中國傢私行業十大風雲人物獎,個人財富達到125億元人民幣,登上胡潤全球富豪榜。2024年底,居然之家宣布邁向「智能時代」,公司證券簡稱變更為「居然智家」。現在,汪林朋結束了生命,留下無數感慨和謎團。
無獨有偶,汪林朋是11天內第2位身故的家居行業老闆。而且從4月16日到7月27日,有4名知名的企業創辦人在50歲左右的壯年之際,卻以十分慘烈的非正常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們分別是:紹興金點子紡織公司創辦人畢光鈞、杭州西子電梯董事長劉文超、廣東靚家居創辦人曾育周,以及汪林朋。
另有不完全統計,2025年初至今,已有至少15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實控人或高管被官方實施留置調查。
這樣的情景,在中國現代企業史上十分罕見。
翻看歷史資料,在1951年,剛剛建政不久的中共發出加強統一戰線工作的指示,為推出的「公私合營」政策打下了基礎。「公私合營」1953年起逐步推進,1955年至1956年進入高潮,造成了民營企業家群體的精神與經濟雙重災難,部份人選擇以自殺方式結束其「被合營」的命運。其中包括跳樓、服毒、割腕等方式自盡的案例,這並非個別現象。這是中共建政初期打擊資本階層、徹底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的一個慘烈但被長期掩蓋的歷史片段。
中共始終敵視民營企業
民營經濟即使做得再大,但在中國的土地上,法律都是中共的法律,經濟也是中共的經濟。
中共建政後,中國民營經濟從零開始,到如今有許多世界著名的大公司。民營企業如今在中國經濟中的比例,有「56789」之說,即:政府稅收50%以上由民營企業繳納;投資60%來自民營企業;發明專利70%出自民營企業;城鎮80%就業由民營企業解決;中國90%以上的企業是民營企業。
從中共的歷史也可以看到,中共從來都對私有產權保持高度警惕。這種警惕不僅體現在政策層面,更滲透到整個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體系之中。在中共看來,私有產權意味著個人對資源的掌控,衝擊現有的極權統治。為了維持政權的穩定,中共長期以來採取了一系列手段,不僅嚴格限制外資在關鍵行業的進入,還對民營企業進行高壓監管,以確保它們不會成長到足以挑戰官方權威的程度。同時,中共深知意識形態鬥爭的關鍵性,因此對輿論、教育、文化等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滲透和控制,確保「紅色基因」不會被削弱。
因此,中共從內心還是偏愛所謂的國有企業,那是它的「親兒子」。國企不僅聽話、服從命令,還能承擔政策性任務,為黨政高層輸送利益,維持統治穩定。而民營企業呢?雖然能創造財富、提供就業,但在中共眼裏始終是「不安定因素」,只是一個「工具人」,有用的時候就拿出來安撫一下,一旦做大了就容易「尾大不掉」,甚至挑戰它的權威。
就好像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在2015年達沃斯論壇上所說的「只和政府談戀愛,但不結婚」,是不可能實現的。最終螞蟻集團的人脈和金脈被披露造成了很大的政治影響,嚇到了中共高層。於是中共翻臉不認人,並下重手打擊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集團。
因此,中共過去幾十年裏,一方面利用民營企業推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又不斷收緊控制,讓它們無法真正擺脫中共系統性的束縛。如今,隨著中國經濟下行,中共的真實面目昭然若揭,最終的目標就是讓「親兒子」國企穩坐江山,而作為「工具人」的民企,要麼乖乖聽話,要麼被邊緣化甚至被清算。
聽話的「工具人」 中共的戰略圖謀
中共長期推行「軍民融合」戰略,意在推動軍事科技向民營企業滲透,反之亦然,形成龐大的軍工供應鏈。其中不少企業通過在香港上市,獲取境外融資支持軍事項目。例如,所謂的「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的華為,因不想披露複雜的股權結構而堅持不上市。華為因涉嫌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與從事間諜行為,自2019年被列入實體清單,全球供應鏈受限,手機業務嚴重萎縮。
因此,中共利用「軍民融合」,通過政策引導、資本介入和制度安排,使大量企業在不透明的機制下為軍工系統服務。科技企業尤其被用作軍事技術外判平台,從晶片、人工智能到遙感衛星,無不在為中共的軍事發展出力。這種模糊民用與軍用邊界的模式,既為其軍事擴張提供掩護,也加劇了外界對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非純商業屬性」的警惕。與此同時,中共一邊強調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一邊不斷輸出「一帶一路」、高科技標準和安全協議,意圖打造以中共為主導的國際秩序。這種以民促軍、以商擴權的雙軌策略,表明中共藉助民營企業體系,挑選出聽話的「工具人」,不只是謀求經濟利益,更是在悄然推進其全球地緣政治野心。@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