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適逢抗戰勝利80周年,中共高調紀念,並藉電影《南京照相館》煽動仇日情緒引發各界批評,學者專家依據史料指出,中華民國才是抗戰主力,其中三大真相,中共在淡化或不敢公開說。
《南京照相館》情節被揭造假
中共近來藉電影《南京照相館》營造民族情緒與政治氛圍,影片上映僅11天便累積15.7億元人民幣票房。不過這部電影因造假引發各界批評。
電影的主旨講述一名南京照相館的學徒在1937年日軍軍官送洗的底片中發現屠殺、強姦與搶掠的影像,冒險保存下來並傳送出去揭露日軍暴行,這些照片在1946年成為審判日軍戰犯的證據。
影片宣稱改編自真實事件,但影片情節被揭多處造假。自媒體《老王來了》盤點了《南京照相館》的謊言與歪曲,認為該電影是基於造假,比如用照相館學徒頂替真正冒死傳送照片的英雄,抹黑台灣軍方高級抗日將領,抹黑國軍主力,日軍攻打南京城假鏡頭等等。
大陸公開報道顯示,《南京照相館》原型是當時南京一家叫上海照相館的學徒羅瑾,他將收集的日軍殺人的照片做成相冊藏起來,後來因相冊丟失回鄉下避難。直到6年後的1946年8月,相冊被另一個發現相冊的人吳旋交給南京臨時參議會,成為日軍殺人鐵證。在日本投降前,相館學徒沒有冒死把相冊送出南京的舉動。
公開資料顯示,在1938年真正冒死將日軍在南京暴行影像秘密縫在大衣夾層裏帶出南京的是當時南京安全區總幹事、美國人喬治‧費奇。相關影像之後引發國際震動,令日本人極度恐慌。
《老王來了》認為,要回顧和不忘的是真正的歷史,不是歪曲的歷史。《南京照相館》歪曲歷史,助長國人戾氣。
影片上映後,中國網絡湧現大量仇日留言,特別對兒童產生很大的影響。一些網民批評中共「一代代愚弄人民」,並警告仇恨教育會扭曲下一代的歷史觀。
北美資深評論員唐靖遠直言,中共利用偽造抗日功績與煽動民族仇恨,以彌補政權合法性不足。
中共高調紀念抗戰惹議:誰最有資格紀念?
今年是抗戰勝利80周年。中共此前公布,將會舉行一連串活動,包括於9月3日舉行大閱兵,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發表講話。
唐靖遠表示,最有資格舉辦紀念活動的應該是中華民國,因為它是八年抗戰的主要力量。
唐靖遠指出,中華民國才是國際公認的「抗戰中流砥柱」,如今與日本建立正常友好關係,這才是「緬懷歷史、放下仇恨、和平共處」的正常國家行為。
他說道,中共長期敵視「台灣」,因為只要中華民國存在一天,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就難以被建立。
亞太精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也對《大紀元》說,最有資格紀念80周年抗戰的是國民黨,因為這場戰爭是在蔣介石領導之下的國民黨歷經8年抗戰打贏的。
台灣國防大學政戰學院前院長余宗基提醒,若對誰是真正的抗戰主力仍有疑問,不妨走進台北忠烈祠,看一看那271位在抗日戰爭中殉國的國軍高階將領神位,即可判斷哪一方才是真正承擔八年抗戰的重任,並贏得最後的勝利。
真相1:毛令「一分抗戰」 與日軍默契打國軍
根據中共早期高層郭華倫在《中共史論》第四冊第九頁的記述,1937年8月在陝西洛川會議上,毛澤東認為中日戰爭是共產黨發展的絕好機會,於是提出「70%發展自身、20%妥協、10%抗日」的方針,後被簡化為「一分抗戰、兩分應付、七分發展」。
對共產黨史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台大政治系教授明居正認為,實際比例甚至更接近「半分抗戰、九分半發展」。
明居正在多次公開活動中講道,抗戰早期,中共與日軍之間形成默契:日軍不主動攻擊中共,中共也不主動攻擊日軍。
藉此,中共得以在「敵後地區」建立19個「邊區政府」,如陝甘寧邊區、晉察冀邊區、晉冀魯豫邊區等,統治人口達9,000萬,佔當時全國人口近四分之一。中共把持著其直接行使徵兵、徵稅、徵工等行政與軍事權力。
一些戰史記錄甚至顯示共軍伏擊國軍的情況,即共軍從後方射擊前線作戰的國軍。
王智盛指出,這些事實說明中共當年的首要目標是壯大自身,而非全力抗戰。「中共宣傳口徑已從『領導抗戰』變成『國軍打正面戰場、共軍在背後牽制』,但這種牽制的效果與代價,與正面作戰的承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抗戰中,國民黨曾嘗試「國共合作」,中共卻趁機壯大,並藉此讓國民黨輸掉整座大陸江山。
中共篡政後,毛澤東曾多次感謝日本侵華,每當日方道歉,毛則說「應該感謝」。例如1972年9月,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田中角榮訪華時對侵華道歉,毛澤東說:「我們要感謝日本,沒有日本侵略中國,我們就不可能取得國共合作,我們就不能得到發展,最後取得政權。」
明居正建議,若欲深入理解國共關係,可參考國共戰爭史料,如《蘇俄在中國》及《九評共產黨》等著作。
真相2:抗日將領國軍271位陣亡 共軍稱死3個與抗戰無關
據記載,1937年至1945年八年間,中日雙方共爆發22次會戰,國民政府軍是絕對主力。中共僅參與過一次,且並非主力部隊參與。
按傳統軍事常規,戰爭規模分為三個層級:最高層為「會戰」,即敵對雙方均得投入一個陸軍軍團,至少十萬兵力;其次為「戰役」;最低層是「戰鬥」。
抗戰期間,除了會戰,中日雙方「戰役」共1,117場,中共軍隊僅數次參與;而在3.8萬多次小規模「戰鬥」中,中共參與數百次,比例顯著偏低。
其中被中共大力宣傳的「平型關戰鬥」,實際上只是1937年太原會戰中的一次小型伏擊戰。當時八路軍115師師長林彪率部在平型關附近設伏,避開日軍前鋒部隊,集中攻擊日軍後方的輜重車隊。中共號稱殲敵約千人並繳獲物資與武器,但日方則對傷亡數字有不同估計。
整場太原會戰歷時近60天,國軍傷亡約13萬人,共軍約3萬人,而平型關僅持續一天,對全局影響有限。
余宗基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補充,在整個抗戰中,從將領傷亡即可看出國軍與共軍貢獻的差距——國軍陣亡的上將、中將、少將共271位。
而中共對外宣稱,將領傷亡僅有3位,且死因多與抗戰無直接關聯:「左權是自殺,彭雪楓死於偷襲國軍時,高敬亭則因路線錯誤被中共槍決」。
余宗基認為,中共只是「象徵性參與抗日,卻竊取勝利成果」。
真相3:中華民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書
1945年9月2日,日本帝國在美國海軍戰艦「密蘇里號」甲板上正式向同盟國簽署投降書,象徵二戰全面落幕。簽署儀式有同盟國九國代表出席,其中中華民國代表為徐永昌上將。投降書正本共兩份,一份存於美國國家檔案館,一份存於江戶東京博物館,中華民國國史館則收藏有美方版本的翻拍本,並於2016年被正式列為國寶。
一周後的9月9日上午9時,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大日本帝國陸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代表日方簽署投降書,同時將其佩戴的軍刀交予代表中華民國正式接受投降的國軍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
該柄象徵日軍降伏的軍刀材質為手工鍛造鋼,刀柄刀身共刻有5頭獅子,現藏於台灣軍方歷史文物館,是抗戰勝利的重要實物見證。
王智盛對《大紀元》表示,這些歷史細節本身就是最有力的證據,說明「整場戰爭是在國民黨的領導下打贏的」,中共當時的部隊雖參與部份作戰,但在戰略部署、軍事調動上均服從於國民政府的統一指揮。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