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今個夏天特別炎熱,有調查顯示,有不適切居所在日間的最高溫度介乎32.1°C至39.9°C,認為暑熱危機對不適切居所居民,已經成為顯著的健康威脅,除了非常口渴、頭暈等不適症狀,亦包括心理壓力、焦慮和抑鬱等,建議政府提供酷熱天氣津貼、規管不適切居所包括防暑基本設備、改善安置安排等。
葵涌劏房街坊會與低碳想創坊於今年7月3日至7月23日,聯合進行「夏日不適切居所熱辣辣溫度調查」,有31個位於葵涌區的住戶參與,居所類型涵蓋一般劏房、工廈劏房、「天台、平台及閣樓」及公屋。調查採混合方法,結合溫濕度紀錄、電話問卷調查及質性個案訪問。
調查期間,香港天文台錄得平均氣溫29.6°C,並發出15次酷熱天氣警告和9個熱夜(最低氣溫28℃或以上)。
調查顯示,各類不適切居所錄得日間平均最高溫度達30.8°C,最高日間溫度介乎32.1°C至39.9°C,其中39.9°C來自「天台、平台及閣樓」單位,比天文台平均氣溫的29.6°C高出10°C。
調查又發現,四類居所的室內夜間平均最高溫度均比日間為高,分別為29.6°C至31°C之間,全部超出天文台熱夜標準。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的熱壓力指數,體感溫度低於28°C才脫離警戒線。但調查中「天台、平台及閣樓」的夜間最高溫度錄得最高的36.3°C,最高體感溫度達44°C。
在加上濕度因素下,四類居所的夜間平均最高體感溫度介乎35.5°C至37°C,處於「極端警戒級別」。
酷熱天氣致焦慮、抑鬱、頭暈等
調查有近九成的受訪居民認為,酷熱天氣對身心健康有極大或頗有影響,表示酷熱已對其心情產生負面影響,其中煩躁和壓力增大是最常見的情緒反應,其次為焦慮和抑鬱。
四類居所住戶均表示曾經出現過熱相關的不適症狀,當中45%表示非常口渴、32%表示感到頭暈、20%表示有頭痛、心跳加速或心悸等症狀。
酷熱亦嚴重影響睡眠質素,74%受訪者表示曾因過熱而提早醒來,超過六成因天氣過熱而無法入睡。團體認為,這對於許多從事體力勞動的居民,造成身體和情緒上的困擾。
工廈劏房戶不能開窗 逾半憂電費不開冷氣
調查中,有四成受訪工廈劏房戶沒有可打開的窗戶。亦有超過九成受訪者認為冷氣與電風扇帶來經濟負擔。超過五成經常或總是為了節省電費而不開冷氣。
團體指,調查中不少人表示,業主提供的冷氣機降溫效能差,即使溫度調低亦未覺室內涼快,但能源標籤顯示效益甚低,電費高昂。
電費方面,公屋住戶的單月最高電費最低約為700元;一般劏房和工廈劏房均達1,100元;天台、 平台及閣樓住戶更高達1,250元。團體認為電費與居住面積不成正比,反映不適切居所住戶的電費負擔沉重。
倡酷熱天氣津貼 規管包括防暑基本設備等
團體認為政府「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仍未針對極端酷熱天氣,制定具體的應急策略,對室內高溫環境對居民健康的威脅缺乏充份關注。
他們倡議政府研究建立室內熱夜剩餘熱強度的測量工具,評估不同居住環境酷熱風險。另外,促請立法規管「簡樸房」時,要規定提供並維修熱水爐及冷氣機等衛生和防暑基本設備。
政府的過渡性房屋早前新增「丙類租戶」類別,但是仍然未納入鐵皮天台屋、簡陋平台屋或無通風設備的工廈單位的住戶。團體倡議這類住戶同樣需要過渡性安置方案。
針對六成受訪者認為夏天電費「好有負擔」,團體建議政府透過關愛基金,在每年酷熱天氣警告頻繁的月份,為不適切居所住戶提供限時酷熱天氣津貼。另外,建議政府重新推出關愛基金的多項津貼,包括支援低收入劏房戶進行簡單裝修、購買電器、滅蟲服務等,使他們能更換能源標籤較佳的電器。
此外,他們建議中電恆常化「中電燃料費資助計劃」及「全心傳電」等資助。@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