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個地區紛紛縮減公務員和事業編制職位,而社區「網格員」的招聘卻逆勢增長。記者調查發現近期中共部份地方政府在招聘時向應聘者收取每人100元(人民幣,下同)報名費,此舉引發了藉機斂財的質疑。

《大紀元》根據梳理大陸社交媒體資訊發現,近期,「招聘網格員」成為搜索熱詞。7月31日,有大陸社媒小紅書網民發出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發布公告稱,計劃招聘100名網格員,試用期工資為2270元,轉正後提高薪水,但扣除社保費用,實際工資僅剩2000餘元。表面看來,這份招聘訊息並無異常,卻吸引了大量報名者的關注。

在小紅書上,一位山東網民留言稱,濟南某街道去年招聘74人,短短7天內竟有3700人報名,單是考務費用收入就接近40萬元。四川內江今年招募4名網格員,月薪不足2000元。在抖音上,哈爾濱出現「金融網格員」崗位,要求應聘者具備大專學歷,月薪在3000至5000元之間,每天上班需要打卡。

近幾年,中國大陸各地財政收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被削減,甚至有地區推遲教師和環衛工人的工資發放,延遲時間達3至6個月。但網格員招聘仍被視為「重點項目」。

山東棗莊的維權人士趙亮(化名)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坦言:「街道辦的正式工作人員月薪在四千多元,還有相應福利,而那些繁瑣麻煩的髒累活兒,全都推給了網格員。網格員的工資低,卻要承擔跑腿、應付各種檢查、製作報表的任務,忙得從早到晚。」他還透露,今年人口普查期間,網格員被要求挨家挨戶上門走訪,隨叫隨到。

上周末,哈爾濱一網民在微信群內稱,社區居委會在開展所謂反詐騙宣傳時,要求網格員必須完成「找到36名境外特定地區人員」的硬性指標,無論現實是否可行。有人在群裏質疑,如果找不到36個特定人員,難道就得湊數應付任務?有人回答,如果我有此能力還會在社區工作嗎?

「網格員的工作繁瑣,而且以『維穩』為目的」。青島經濟學者李先生接受《大紀元》專訪時說,「網格員表面上是在『關心居民』,但實質是在大量收集家庭訊息,讓人厭惡。他們經常問家長里短的事,好比最近有沒有出國打算、會不會去旅遊啊,讓人很不舒服。」

作為一名研究中國社會問題學者,李先生指出,中共官方將採集居民家庭訊息和維穩任務綁定,容易引起居民反感,地方政府官員為了向上邀功,無視居民的感受:「這種行為明顯背離了人類普世價值。」

據中共財政部發布的數據,2025年前五個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下降0.3%,總額約為9.66萬億元。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預測,今年中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為24萬億元,同比下降約2%,而預算支出升至29.7萬億元,赤字達到近5.7萬億元,同比擴大約39%。

李先生分析稱,財政緊縮本應促使壓縮非剛性支出,但地方政府出於「維穩」需要,網格員崗位不斷擴大:「儘管工資偏低、人員流動性大,政府依然不斷招新人,借此降低整體支出成本。例如,青島今年2月清退了一批『不合格』網格員,隨後又緊急補招新人。」

從網絡上搜索到的訊息顯示網格員自身也面臨壓力。今年早些時候,重慶一名網格員在抖音上抱怨工資被拖欠兩至三個月,多名網民曬出截圖稱,「財政沒錢發工資,但維穩任務依舊照常布置。」

中共網格員制度起源於2004年北京東城區的「網格化管理」試點,2009年起逐步推廣至全國。如今,網格員不僅負責採集居民訊息、調解鄰里糾紛,還肩負計劃生育、統戰工作和發展中共黨員等政治任務。在中共財政陷入危機的情況下,這一崗位逐漸成為維穩機器的重要組成部份,也暴露了地方治理的現實優先順序,也就是民生可以推遲,「維穩」必須嚴守。

河南學者盧先生表示,地方政府將基層治理任務外判給低薪網格員和協警,短期內減輕了編制內人員的壓力,但從長遠看,卻帶來了基層治理隊伍的不穩定,甚至出現分崩離析的風險。他對《大紀元》表示:「甚至有網格員利用身份收集居民收入訊息,與詐騙集團勾結,坑害百姓。」他同時警告,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問責機制,一旦居民訊息洩露,維權渠道幾乎被完全堵死。#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