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再次出現中小銀行破產,大連聯豐村鎮銀行進入破產程序。2025年上半年,中國註銷的中小銀行數量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和。專業人士認為:中小銀行消失的背後是成千上萬中小企業的困境。
再有村鎮銀行破產
大連金融監管局官網於8月8日發布了關於大連金州聯豐村鎮銀行(以下簡稱聯豐村鎮銀行)破產的批覆,表示「原則同意」聯豐村鎮銀行進入破產程序。同日,大連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連農商行)在其網站發布了「致客戶書」,通報聯豐村鎮銀行的存款由大連農商銀行承接。
公開資料顯示,聯豐村鎮銀行2010年6月正式對外營業,該行由原包商銀行出資30%作為第一大股東參與設立。包商銀行已於2020年破產,是中國首個被破產處置的全國性銀行,表明銀行倒閉的風險在中國真實存在。
包商銀行破產清算時,健康資產與負債剝離後,轉移到新設立的蒙商銀行。最新的工商訊息顯示,蒙商銀行現持有聯豐村鎮銀行30%股份,另有10%的股份由大連市屬國資企業持有。
聯豐村鎮銀行並未公開具體財務數據,但曾因數據質量問題被罰款。大連金融監管部門的罰單訊息顯示,2024年12月,聯豐村鎮銀行因數據質量問題整改不到位,被罰款15萬元。
與中小銀行破產的個案相比,自2024年以來,中小銀行被兼併離場是大勢所趨。
消失中的微血管:上半年210家中小銀行註銷
中國的中小銀行泛指國有商業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之外的城商行、農商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因為中小銀行主要服務於基層居民、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所以常被稱作服務實體經濟的「微血管」。
中共官媒報道,2020年時,中國的中小銀行有四千多家,數量佔比高達99%,資產總額佔比約四分之一。
2025年上半年,全國共有210家中小銀行獲批註銷,數量已超過2024年全年的204家。2023年全年撤並的中小銀行有77家,在2022年僅有43家。
天鈞政經研究員宋維駿於8月11日告訴《大紀元》說:「中小銀行就是地方經濟的微血管,當中小銀行倒下,背後對應的就是成千上萬的中小企業的困境。銀行現狀是整個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失靈,以及被政治壓力扭曲的金融系統的體現。」
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國共有銀行業金融機構法人4,295家,其中包括國有銀行6家、股份制銀行12家、城商行124家、農商行1,563家、農村信用社458家和村鎮銀行1,538家。統計出2024年底中小銀行的數量為3,683家,當年註銷204家,相當於5%的中小銀行被註銷。
中小銀行的狀況與中小企業的經營息息相關。中國媒體把這兩者的關係描述為「共生」關係。
民企出現倒閉潮 中小銀行貸款不良率攀升
中小銀行熟悉轄區內企業的經營口碑、上下游關係甚至創始人信用,因此可以靈活授信為企業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中小企業的經營和擴張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因此中小銀行獲得穩定的客戶群。
但當中小企業發展受困,甚至停產或破產時,中小銀行的貸款不良率攀升,信貸業務相應萎縮。而銀行收縮信貸降低風險,中小企業資金補給難度加大,加速中小企業倒閉。
中國經濟在2025年繼續低迷,房地產價格繼續下滑。面對未來的不確定,人們摀住錢袋子,壓低消費。在銀行工作的李女士日前告訴《大紀元》說:「現在都講『消費降級』,我買衣服已經不去大商場了,而是去小店買。有的同事甚至到抖音直播間去撿廉價貨,一件上衣才三十元,褲子二十多。」「很多餐館、酒店都關門了,不少民宿也幹不下去。」
長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已出現倒閉潮。曾是億萬富豪的蘇州東林裝飾工程公司董事長魯國平在影片中含淚訴說:「十年前我年產值幾千萬,如今負債兩千萬,戴著13萬的錶、開著50萬的車,一個人跑路。」
經濟下行中小銀行生存難 受國銀輾壓
整體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國有大銀行在逐步放低貸款條件,使得中小銀行在承受中小企業倒閉壓力的同時,還要忍受來自大銀行的輾壓。同時中共政府也以降低風險為由,要求各地依據具體情況整合中小銀行。
中國金融穩定局發布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顯示,2024年全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佔比在逐步減少。
2024年第一季度,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貸款佔比為27.4%,當年第三和第四季度分別降至27.2%和26.9%;2025年第一季度,跌幅加大,貸款佔比降至26.3%。
經濟持續低迷,中小銀行業務萎縮的同時,國有大銀行是否就一定能安全著陸呢?
國企出現倒閉 國有銀行也面臨風險
不僅民營企業受衝擊,國有企業也已出現資金鏈斷裂,企業倒閉的情況。
如安徽的老牌國企合肥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合肥建工」),因地方基建投資收縮及融資成本上升,導致資金鏈斷裂,負債百億元,嚴重的資不抵債,已通知員工「自2025年8月31日起解除勞動合同」。此外,甘肅、貴州、寧夏、四川等地近期也有國企陸續進入清盤程序。
就中國經濟大環境下,國有大銀行可能出現的風險,宋維駿說:「直接的、類似美國『雷曼時刻』那樣的金融海嘯式蔓延,在中國比較不容易發生,因為有中共這隻『看得見的手』,大型銀行得執行政治任務。但風險會以一種更隱蔽的方式,滲透並侵蝕整個銀行體系。」
「其實,上市的大型銀行也在用財務手段掩蓋真實數據,最常見的手法就是『時間換空間』。比如通過『續貸』『展期』等方式,讓一筆本該違約的貸款在帳面上『正常』,但本質上就是自欺欺人。」
2025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的最大罰單給了中國農業銀行(簡稱農行),處罰款額是5,160.54萬元,違規的主因有客戶識別、佔壓財政款、可疑交易等。農行是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也是一家上市銀行,2010年7月分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農行也是2024年銀行業罰單最多和累計罰款金額最高的銀行,全年合計的罰款金額超過7,000萬元。#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