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讓你足不出戶就能買遍全球,方便快捷,但背後的物流安排卻讓不少消費者叫苦連天。消費者委員會報告顯示,2024年接獲約17,000宗網購相關投訴,佔整體投訴四成,問題包括平台不兌現退貨承諾、提貨通知時間誤差導致意外收費、自提點管理混亂致貨品遺失等。

案例一:退貨承諾成空話,等一個半月才解決

市民陳小姐(化名)在內地A電商平台花費約人民幣1,650元購買電腦顯示屏,平台標示支援「香港本地退」。她額外支付人民幣72元運費,選擇跨境直送,卻發現貨品故障。她按指示將顯示屏送至火炭的物流營業點,卻等候40分鐘後被告知系統故障無法處理。陳小姐留下貨品,當天獲退運費,但隨後物流公司稱貨品不支持本地退貨,要求她取回貨品。她向平台投訴一個多月未果,僅獲回覆「不支持本地退」。無奈之下,她求助消委會,經多次聯繫,A平台最終在一個半月後完成退貨及全額退款。

案例二:智能櫃取件被冤枉收費,時間誤差惹爭議

市民李先生(化名)於2025年1月1日中午12時27分收到B速遞公司的短訊,提醒24小時內需到智能櫃取件,否則收取逾期費。他於次日中午12時14分取件,時間未滿24小時,卻被系統扣除10港元逾期費。李先生質疑系統計算錯誤,透過B公司網站查詢未獲滿意回覆,遂向消委會投訴。B公司解釋,系統記錄短訊於上午10時47分發出,因技術延誤導致李先生接收時間較晚。經消委會介入,B公司最終退還費用。

案例三:自提點貨品丟失,無人看管成漏洞

市民張小姐(化名)在網購平台訂購總值約人民幣270元的貨品,選擇C物流公司「包郵」集運到港,並於合作自提點取貨。她收到貨品送達通知後當晚前往,卻被告知貨品已被他人取走。她發現自提點是一間商店,貨品堆放在無人看守的後巷,途人可自由進出,質疑職員未有核實取件人身份。張小姐向消委會投訴,要求調查及賠償。C公司確認貨品遺失,同意全額賠償人民幣270元。

消委會提醒:網購需謹慎,物流細節要留心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購物及選擇物流服務前,應了解收費標準及條款,注意自提點管理及是否為物流公司自營;收到貨後應儘快檢查貨品狀況並保留憑證;如需退貨,應與平台或賣家保持密切溝通,確保退貨流程和退款安排清晰順利。

同時,消委會呼籲物流公司應確保提貨通知清晰準確,並建立完善爭議處理機制。自提點則需加強貨物管理及員工服務質素,防止貨物遺失或誤派。@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