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簡稱HHS)部長小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 Jr.)取消了使用mRNA平台開發的疫苗和治療藥物合同,這是該部門針對mRNA(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最新舉措。
以下是關於mRNA技術,大眾需要了解的內容。
mRNA的運作原理
mRNA通過注射(通常注射到上臂)進入人體之後,會教導細胞產生各種蛋白質。
大多數mRNA疫苗是通過脂質納米顆粒(lipid nanoparticles)遞送修飾後的mRNA。在新冠病毒(COVID-19)疫苗中,mRNA指示細胞製造與新冠病毒相同的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
人體的免疫系統將這種蛋白質識別為外來物質,並產生抗體來對抗它。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簡稱CDC)在其網站上表示:「在這個過程結束時,我們的身體已經學會了如何幫助預防未來的感染。」
疫苗剛剛推出的時候,疫苗公司和官員聲稱mRNA會迅速離開人體,然而事實證明這種說法並不正確。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後約一個月後,在人體血液中發現mRNA,接種兩個月後,淋巴結(lymph nodes)中也存在mRNA。
疫情期間首批獲得批准的產品
總部位於紐約的輝瑞公司(Pfizer)研發的輝瑞疫苗於2020年底獲得批准,成為美國首個上市的mRNA疫苗。監管機構隨後批准了總部位於麻薩諸塞州的莫德納公司(Moderna)研發的疫苗。
科學家在20世紀60年代發現了mRNA。隨後,研究人員開始研究如何將其用於疫苗和其它應用。
科學研究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如何在mRNA降解之前進行有效遞送。科學家發現,脂質納米顆粒(lipid nanoparticles)可以保護mRNA,直到它教會細胞產生某種蛋白質。
美國尚未批准其它mRNA疫苗,然而包括流感疫苗在內的多種疫苗正在研發當中。一些公司也在研發mRNA療法。
小甘迺迪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官員正在取消與位於佐治亞州的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和位於麻薩諸塞州波士頓的蒂巴生物科技公司(Tiba Biotech)簽訂的合同,這些合同由美國生物醫學高級研究與發展管理局(the 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簡稱BARDA)資助。該管理局的網站訊息顯示,埃默里大學的項目正在開發基於mRNA的吸入式抗病毒平台,蒂巴公司的項目正在研發一個通過納米顆粒將RNA抗病毒治療輸送到肺部的平台。
埃默里大學和蒂巴公司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療效下降 副作用增加
臨床試驗表明,mRNA新冠疫苗在對抗新冠病毒感染方面具效力顯著。然而,2021年的研究發現,對於較新的病毒變體,這類疫苗的初始保護力較低,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這種情況促使當時的有關官員批准接種加強針。
最後,美國政府採用了類似流感的疫苗接種系統:每年進行更新,並建議民眾無論之前是否感染過新冠病毒,或接種過相關疫苗,每年最好接種一次疫苗。
由於一些數據表明疫苗的有效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疫苗支持者開始關注疫苗在預防重症和死亡方面所起的作用。今年7月份發表的一篇數據模型論文得出的結論是,從2020年到2024年,mRNA疫苗在全球預防了約250萬人死亡。
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愛滋病、傳染病和全球醫學部副主任、醫學教授莫妮卡‧甘地(Monica Gandhi)博士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告訴《大紀元時報》,疫苗對病毒感染的保護作用確實會迅速減弱。但她表示,細胞免疫力仍能持續提供保護,使人體免受嚴重疾病的影響。
自從mRNA疫苗得到授權以來,其副作用也已經被證實,其中包括心臟炎。一些接種過疫苗的人死亡,死亡證明上顯示「接種疫苗」是致死原因之一。
羅伯特‧馬龍(Robert Malone)博士告訴《大紀元時報》,雖然副作用「相對罕見」,但mRNA疫苗的有效性「不足以證明這些罕見的不良事件是合理的」。馬龍博士一直對疫苗持批評態度,他曾經參與發明mRNA技術,並被甘迺迪任命為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疫苗方面的顧問。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中,約有八成美國人至少接種過一劑新冠病毒疫苗。根據CDC的數據,後續接種的受歡迎程度有所下降,僅有23%的成人和13%的兒童接種了最新版本的疫苗。

對抗呼吸道病毒平台的擔憂
小甘迺迪表示,他採取行動放棄mRNA技術的部份原因,是該類疫苗在對抗變異病毒方面效果不佳。
他在影片聲明中說:「問題在於,mRNA僅編碼一小部份病毒蛋白,而通常只要有一個抗原,一次突變,疫苗就會失效。」
他還指出,針對流感的mRNA疫苗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衛生部列出了外部研究人員彙編的研究清單,其中包括一篇題為「在COVID-19 mRNA疫苗引起的心肌炎患者中檢測到循環刺突蛋白」(Circulating Spike Protein Detected in Post–COVID-19 mRNA Vaccine Myocarditis, 1/4/2023)的論文。該論文發現,接種疫苗後出現心臟炎症病人的血液中存在游離刺突蛋白。另一篇題為「疫苗mRNA可在接種後15天在血液中檢測到」(Vaccine mRNA Can Be Detected in Blood at 15 Days Post-Vaccination, 6/28/2022)的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後15天血液中存在mRNA。
對於衛生部取消這些合同,馬龍博士表示:「在我看來,他們正在允許以科學來推動納稅人重大投資的決策。」
他指出,一篇題為「輝瑞資助的研究顯示,新冠疫苗對幼兒的有效性較差」(Pfizer-Funded Study Shows Poor Effectiveness for COVID-19 Vaccine in Young Children, 10/12/2023)的論文發現輝瑞的新冠疫苗保護力較差;還有一項題為「奧地利既往感染者接種第四劑新冠疫苗的有效性」(Effectiveness of a fourth SARS-CoV-2 vaccine dose in previously infected individuals from Austria, 11/30/2023)的研究發現,與第三劑相比,第四劑疫苗接種後死亡風險並沒有降低。
甘地博士則認為政府應該繼續資助mRNA疫苗的研究,「因為它們對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非常有效,在治療癌症方面也發揮了作用,而且可以成為研發愛滋病毒疫苗的平台。」
保留部份合同
衛生官員表示,除了終止埃默里大學和蒂巴公司的合同之外,他們還將縮小與三家公司合同中與mRNA相關的合作範圍,並取消輝瑞等公司的預先招標。他們還表示,將重組與莫德納(Moderna)等四家公司的疫苗項目工作。受影響的合同共有22份,價值總共近5億美元。
兩家公司尚未回應置評請求。
小甘迺迪領導的衛生部表示,其它最後階段的合同將被允許繼續執行,「以保護納稅人先前的投資」;同時,「不會啟動任何新的基於mRNA技術的項目。」
不過,mRNA的其它用途(例如用於開發癌症疫苗)不會受到影響。
馬龍博士表示,小甘迺迪的支持者正在納悶,為甚麼衛生部長沒有單方面對包括新冠疫苗在內的mRNA產品採取行動。馬龍解釋:「如果他這麼做,法律挑戰將壓垮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所以他必須在體制內運作。」
馬龍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下屬的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簡稱ACIP)的其他成員計劃於8月下旬或9月召開會議,商討如何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近期批准的新冠疫苗更新事宜向官員們提供建議。他們可以推薦這些疫苗適用於已獲批准的人群,即所有65歲以上的人群,以及6個月至64歲且至少患有一種風險疾病的人群,或者建議較小人群接種疫苗,甚至建議根本不接種疫苗。
關注其它平台
小甘迺迪表示,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支持為需要疫苗的人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
他說道,這就是為甚麼衛生部官員「將資金轉向更安全、更廣泛的疫苗平台,即使病毒發生變異,這些平台仍然有效」。
衛生部表示,資金將轉向「全病毒疫苗」(whole virus vaccines)和「新型平台」。
該部門在5月份表示,將利用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簡稱NIAID)官員傑弗里‧陶本伯格(Jeffrey Taubenberger)博士所創建的平台,開發針對多種病毒株的通用疫苗。
小甘迺迪在最近的一次活動中表示:「這是一種模擬自然免疫的疫苗,可以有效對抗任何類型的突變。我們相信它不僅能有效對抗冠狀病毒,還能有效對抗流感。」◇
原文:What to Know About mRNA After RFK Jr. Cancels Vaccine Contract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