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艘中國海警船在南海黃岩島附近海域,與中國海軍驅逐艦「桂林號」發生碰撞。儘管菲律賓方面公開了現場片段並要求中方賠償,但中共國防部在回應中並未承認自家船隻相撞的事實,而是將責任推給菲律賓。這一避重就輕的官方回應,以及國內媒體對此事的嚴格訊息管制,引發外界對中共對內掩蓋真相的廣泛質疑。
中共軍方回應 避談碰撞細節
8月11日,南海黃岩島(又稱「斯卡伯勒礁」)附近海域發生一宗引人關注的海上事故。據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發布的現場片段顯示,一艘中國海警船(CCG 3104)在對菲律賓巡邏艇執行攔截任務時,與中國海軍驅逐艦「桂林號」發生碰撞,導致海警船船首嚴重變形並喪失航行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碰撞並非由菲律賓船隻造成,而是中方艦船在高速攔截過程中發生的意外事故。
菲律賓方面表示,事發時其船隻正在向當地漁民運送補給物資,中方海警船則採取了水炮攻擊和危險逼近等攔截手段。
菲律賓外交部長在8月15日發表聲明,明確表示「碰撞非我方造成」,並要求中方就類似事件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中共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在8月15日的記者會上,並未直接承認或否認自家艦船相撞的事實,而是將焦點轉向指責菲律賓船隻「非法侵闖」黃岩島領海,強調中方海警是在「依法驅離」。
蔣斌在回應中特別提到,菲律賓海警船採取了「高速衝闖、大角度轉向穿越中方艦艏」等危險動作,但迴避了碰撞事故的具體細節。
中方這種回應策略被外界解讀為一種典型的危機公關手法,通過轉移焦點來維護敘事主導權,但同時也暴露了在處理自身失誤時的邏輯矛盾。
中共對內訊息管制 官媒謹慎處理敏感內容
與此同時,中共官方媒體和社交平台對此事件實施了嚴格的訊息管制措施。中共海警局此前發布的官方新聞稿僅證實了對菲律賓船隊的「驅逐」行動,對自家艦船相撞一事隻字未提。
在微博、抖音等主要社交平台上,搜索「黃岩島碰撞」等關鍵詞幾乎無法找到相關內容,平台上僅存留官方發布的「驅離成功」等正面宣傳訊息。
大紀元記者注意到,《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在微博發布的「兩艘中國執法船隻發生碰撞」並為中方行為進行辯護的評論數小時後被刪除,這一現象反映了中共網信部門的常態化審查機制。
在社交媒體社交平台X上,海外中文用戶廣泛分享了事發影片並對中方行為進行批評,但這些內容在中國境內無法訪問。觀察者網等大陸媒體在報道中僅提及「驅離菲船」,刻意迴避碰撞事故的相關細節。
外界分析認為,中方當局實施如此嚴格的訊息管制,並非出於傳統意義上的「國家安全」考慮,而更多是擔心民眾對軍隊「無敵神話」產生質疑。特別是在當前敏感的政治時期,此類「負面事件」可能被視為政治弱點,從而引發內部問責。
台灣安全研究院研究員沈明室向《大紀元》表示,此次撞船事件發生的時間節點值得關注,正值中共高層重要會議期間,可能產生不可預料的政治影響。他分析指出,中國海警以往多採用噴水驅趕等相對溫和的手段對付菲律賓補給船,此次卻採取「危險攔阻」策略,可能與高層施壓有關,部份將領或許試圖通過製造衝突來影響政治局勢。
國際反應強烈 美方譴責中方魯莽行為
國際社會對此事件反應強烈。日本、澳洲和紐西蘭均對導致兩艦相撞的危險操作,表示震驚。
日本駐菲律賓大使遠藤和發文表示,「日本堅守法治,並且反對任何升高緊張的行動,我們對這些在南海一再出現的行動表達擔憂。」澳洲駐馬尼拉大使館表示,對「中國船艦在黃岩島附近,涉及菲律賓海巡隊的危險且不專業行為」感到擔憂,稱這宗事件凸顯「有必要降溫、自製並且遵守國際法」。
菲律賓是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美國駐菲大使卡爾森(MaryKay Carlson)周二(12日)譴責中共在黃岩島附近海域針對菲律賓船隻的最新行動為「魯莽行為」,隨後美國海軍導彈驅逐艦「希金斯」號和瀕海戰鬥艦「辛辛那提」號在黃岩島附近海域航行。
此次中方艦船相撞事件發生在南海地區局勢持續緊張的大背景下。中菲兩國在海上的摩擦日益頻繁,黃岩島作為重要的戰略要衝,一直是雙方爭議的焦點區域。
國際仲裁庭2016年裁定,支持菲律賓的訴求,認定中共在南海「九段線」主張缺乏充份的法理依據。仲裁庭還認定中共在南海的填海造陸「給環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但中方始終拒絕接受這一裁決結果。#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