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姐事件深層思考
中國大陸近日發生駭人聽聞的「紅姐事件」,在全球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事件主角是一位化名「阿紅」的男子,其貌不揚,以女性身份及打扮在網上與大量男性互動,甜言蜜語態度溫柔,自稱可提供「免費服務」,只要求對方帶水果、花生油、衞生紙作見面禮,結果大量男子付會,到場後發現紅姐是男人,仍選擇留下「享用」服務,期間被暗中錄影,影片被放上網絡牟利。網傳有超過1,600名男子與「紅姐」發生關係,甚至有人感染愛滋病。「來都來了」變成潮語。事件看似匪夷所思,貨不對辦依然照單全收,更沒有人敢出來說穿騙局,其實背後牽涉了社會體制、行為經濟學與複雜的心理狀態,筆者只談後兩者。在行為經濟學中,這稱為「沉沒成本謬誤」,當事人因為已經投入了時間金錢或情感,不願輕易放棄,即使不對勁亦繼續。在心理學上,已行到某個地步覺得退出很丟臉,事後又無法承受被騙的羞恥感,不願再提,直至事件曝光再受二次傷害。類似「紅姐事件」其實屢見不鮮,筆者過去30年就目睹不少。企業誤信某些國家或地區吹噓開放市場潛力巨大而投資,誰不知華麗故事的背後是政治及行政操弄、貪污腐敗、滲透、技術榨取、曲線恐嚇,企業最後越踩越深,沒有勇氣承認判斷錯誤,有些更被反挾持而協助唱好,以免過去向股東描述的投資故事誠信破產。「紅姐事件」豈非一個縮影?
數碼世界完全適用
「來都來了」對數碼安全亦大有啓示。同樣的陷阱多不勝數。免費軟件、遊戲、VPN、AI,看似成本近乎零,但部份目的是令人先入局,上癮或做成依賴後,不斷課金或偷取資訊。年初某免費AI模型,大眾誤信宣傳一窩蜂安裝試玩,模型及軟件有嚴重私隱安全問題,更是個謊言黑盒。某些軟件以竊取個人資訊及監控為目的,背後設有後門用作遠程安裝惡意程式。多少人手機內有百個軟件,「裝都裝了」既不管理亦捨不得刪除。某些電商平台,充斥着極平價的數碼產品,安全質量不濟,甚至刻意設計用作偷竊資料。不少人被價錢吸引,置數碼安全於不顧。平台經常提供各種優惠引誘安裝其軟件,一旦安裝,長期監控用戶行為,利用演算法針對用戶所好不斷推送訊息,令用戶跌進消費陷阱,利用長期優惠捆綁用戶。還有一些金額較大的消費,例如某些牌子的智能車藉着各種補貼,價格看似非常吸引,但其長期質量及服務水平未知,內置智能裝置更是一個私隱黑洞。當沉沒成本高,其餘損失便被壓抑甚至忽略。即使有人提供有力證據證明上述軟件及產品有安全嚴重問題,「買都買了」,選擇聽而不聞,甚至合理化自身決定。還有各種電郵、網上儲存、社交媒體等帳戶,已不符現代資訊安全要求,可是太多人「開都開了」,資料「存都存了」,捨不得清除帳戶,任由風險繼續失控。
避免墮入沉沒成本陷阱
切勿低估個人資料被取用或洩漏的代價,因資料可以被用作身份冒認、起底、針對性數碼攻擊,損失可以極大。執筆時就剛看到新聞,苦主被冒認身份損失8百萬。尤其是AI時代,一張照片一段聲音檔案皆可無限演化。Open AI CEO奧特曼(Altman)前周再次警告,世界正陷入一場由AI快速發展所引發的重大欺詐潮。請記著私隱保護極不平等,洩漏有太多可能,一旦洩漏無法回頭。不要低估一個不穩妥的裝置,它可長期令你被監控、個資被套取、家用網絡變成殭屍網絡。筆者建議馬上重新檢視你裝置安裝的軟件、硬件、物聯網裝置、帳戶,重新評估數碼安全及私隱威脅。請利用多個國際上的AI模型查詢安全資訊,然後網上引證,確定安全才可留低。對於有問題的軟硬件,採取「止蝕」行動,刪除停用及取消。在數碼世界,避免再付出沉沒成本才是最精明的做法。所以在安裝軟件、購買裝置、開設帳戶前,務必仔細研究清楚風險,了解數碼安全及私隱,深入研究提供者的背景,翻查技術評論,三思而後行。避免一窩蜂或朋輩壓力,人裝我裝人買我買。涉及免費或價格處於極不合理水平,請了解開發商靠甚麼維生,有否其它隱藏成本,尤其是資訊安全私隱,甚至道德問題。金額較大但相對競爭對手便宜的要額外小心,因為你一旦付出,止蝕成本巨大。
紅姐事件正好提醒大家,看似便宜,實情可以非常昂貴,甚至要終身支付。執着於沉沒成本,你可能損失更慘。不要讓自己跌入這個陷阱,請在安裝及購買前做足功課。◇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