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朗普政府計劃自今年10月14日起,對中資擁有、營運及在中國建造的船舶徵收高額港口費,促使全球航運業加速調整布局。大型船運公司正加緊將中國造船舶撤離美國航線。
英國海事諮詢機構德魯里(Drewry)預估,至10月,美國港口停靠的中國造貨櫃船的比例將從5月底的近20%大幅降至僅5%。該公司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美國三條主要航線(從亞洲到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以及跨大西洋貿易)上中國建造的船舶數量,較5月底已減少約8%。
德魯里管理董事菲利普‧達馬斯(Philip Damas)對《日經亞洲》表示,隨著港口費收費日逼近,中國造船舶撤離美國航線的速度將加快,但仍會有少量繼續停靠美國港口。
收費細則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4月公布的分階段徵費方案,不僅涵蓋中資擁有或營運的船舶,也包括其它國籍航商使用的中國造船舶。首階段規定,中資或中營船舶在美國開始港口作業時,按貨物容量每淨噸徵收50美元,每艘每年最多收5次;每年每淨噸增加30美金,至2028年將增至每淨噸140美元。
對於非中資航商但使用中國製造船舶者,初期費率為每淨噸18美元或每卸貨貨櫃120美元(以費用較高者為準),並逐年調升,至2028年每淨噸達33美元或每卸貨貨櫃250美元。以大型貨櫃船為例,每航次相關費用可能高達數百萬美元。
美方指出,此舉旨在回應中共藉由國家政策扶植,企圖掌控全球海運、物流與造船業的行為,並「矯正」其「不合理且有損美國商業利益」的主導地位。
根據國際數據,2023年中國在全球船舶建造業的市佔率已逾五成,2024年接單量更達全球七成,遙遙領先於南韓與日本,後兩者分列第二、第三位。
航商避費方案
面對新規,航運公司正尋找避費方案。達馬斯指出,一個潛在的解決方案是與合作夥伴合作——航運業大致分為幾個聯盟——讓中國擁有或建造的船隻避開美國航線。
例如,「海洋聯盟」(Ocean Alliance)由中共國有航運巨頭中遠海運(Cosco)及其旗下的東方海外貨櫃航運(OOCL),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台灣長榮海運集團(Evergreen)組成,通過船舶共享與航線協調提升運力與覆蓋率。
達馬斯表示,以達飛為例,截至7月底,從亞洲到西海岸的這條美國主要航線上,中國造船舶僅佔其海運貨櫃運輸服務的19%,具備替換空間。
不過,業內人士提醒,換船雖能避費,卻可能失去自營船舶的成本與效率優勢,並增加聯盟內部的協調難度。
報道指出,該政策仍存在變數。美中目前在關稅暫停框架下持續談判,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更高關稅的暫緩期限已經延至11月10日,港口費或將成為談判籌碼之一。
總部位於匹茲堡的禮德律師事務所(Reed Smith)合夥人利‧漢森(Leigh Hansson)指出,由於費率方案數度修訂,業界仍在釐清費用適用範圍與豁免條件,不排除政策在正式實施前再作調整。
(本文參考了《日經亞洲》的相關報道)#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