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鐘錶品牌Swatch 近日因一張模特擺出「眯眯眼」造型的廣告,在中國社交平台掀起軒然大波。許多消費者批評帶有「種族歧視意味」,廣告迅速被圍攻。Swatch已將相關圖片從中國官網撤下,並在微博致歉。評論人士認為,在中共長期「愛國主義教育」與輿論操控之下,部份網民反應激烈,甚至無法分辨正常文化表達與真正的歧視,這正是極權社會的典型症候。
據大陸媒體《第一財經》8月16日報道,Swatch廣告中的模特造型在微博和小紅書引發大量批評,消費者指責該品牌「在中國市場公然犯錯」。《21世紀經濟報道》亦提到,許多網民留言要求將Swatch「拉入黑名單」,並揚言「永不購買」。在短短數小時內,這股抵制聲浪佔據輿論場,情緒化的指責主導了討論。
對此,貴州大學退休教授張龍仁(化名)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大陸這種群體式憤怒,並非單純出於自發的民族情緒,而是長期灌輸的結果。他說:「在大陸,從幼兒園開始就受到所謂愛國教育。教室牆上掛的是習近平照片,毛澤東的『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唱的是《我愛北京天安門》。孩子就像樹苗,如果你不斷往裏灌輸中共價值觀,他們長大後就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現在的中學生、大學生也是一樣,一提到反日、反美就立刻慷慨激昂。這完全是教育制度的產物。」
在抖音平台上,不少網民的留言充滿敵意。有評論寫道,「以前沒買過Swatch,以後更不會買」。也有人將問題擴大到外資投資,聲稱「全球投資商要封殺此類辱華廣告,不給資金流,要麼整改,要麼清零」。這些喊話不僅在微博、抖音流傳,還被部份媒體轉發,進一步推高了情緒。
現旅居海外的時事觀察人士楊先生則認為,這類風波背後很可能有官方操作。他對《大紀元》說:「表面上是維護民族尊嚴,實際上是煽動對外國文化的敵意,製造和西方價值觀的對立。這次Swatch事件,我相信有『官方背景』的輿情員在推波助瀾,把一個廣告事件炒作成政治議題。他們藉機強調中共意識形態,暗示中國(中共)和西方水火不容。」
楊先生還表示,中共通過「網絡輿情控制員」操弄網民話語,是一種政治警告:「如果你親西方,就會受到懲罰。所以你看到每次類似事件發生,總有人在叫囂『堅決抵制、滾出中國』,而且用詞高度一致。這不是普通網民的自然反應。」
據路透社報道,Swatch已在全球範圍內移除相關廣告,並在官方平台致歉稱,「對造成冒犯深表遺憾。
與此同時,少數網民對這種情緒化反應提出質疑。有評論寫道:「國產貨有幾件讓人滿意的?奶粉、毒食品難道不是對國人更大的傷害?」也有人直言,把「眼睛小」視為「辱華」,不是自信,而是自卑的表現。
近幾年,類似的爭議時有發生,2021年,德國奔馳廣告起用小眼睛模特,被炮轟「醜化中國人」;2021年底,中國食品企業「三隻松鼠」的廣告照也因模特眼睛小,被指「迎合西方審美」,女模特在社交平台喊冤,稱「我天生眼睛小,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裏」。2023年,迪奧的彩妝廣告中,亞裔模特以手指拉眼角,製造吊眼造型,再度被批「辱華」。2023年,蘋果中國官網客戶服務人員的宣傳照,因為眼睛小、留著辮子,被質疑「醜化中國人」,相關話題衝上熱搜。但事後被證實,該模特是美國印第安人。
浙江學者陸寧(化名)對此表示,這些案例顯示,中共慣於借此製造民族主義狂歡,通過挑動情緒轉移社會焦點。「中國經濟下行、失業嚴重,但中共官方需要新的出口。每當國際品牌『出錯』,網民群情激憤,輿論就會被引向『民族尊嚴』。這其實是當局最樂見的結果。」
楊先生認為,民族主義並沒有真正增強中國社會的自信,反而使中國市場越來越充滿不確定性。「外企不只要擔心產品質量和價格,還要擔心一個廣告、一張照片是否會觸碰所謂的『民族神經』。這種風險遲早會嚇退更多外資。」
張龍仁也強調,在中共強力操控輿論的背景下,國際品牌一旦捲入「辱華」爭議,很難憑一句道歉平息風波。「隨著控制收緊,未來這種事件還會不斷發生。它反映的不是文化敏感,而是極權體制利用仇外情緒來維繫統治。」#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