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花30元去『假裝上班』的人」這一話題在8月17日登上熱搜。在中國杭州,一間名為「假裝上班無限公司」的場所悄然走紅。這裏有辦公空間、有工位,甚至有嚴格的規章制度,但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這裏的「員工」支付每日30元的租金,在沒有關鍵績效指標(KPI)、沒有上司、沒有晉陞的虛擬職場中,上演著一出出「假裝上班」的戲碼。

荒誕的「入職儀式」人生首場面試在「片場」

九派新聞報道,杭州假裝上班無限公司有四百平方米的空間、幾十個工位,會議室、打印機一應俱全。牆上寫著這裏的規章:不能遲到、不能在工位打呼嚕、不能抽煙喝酒說髒話、禁止辦公室戀情。

應聘者要填寫申請表,接受「假裝面試」,領工牌,支付30元的日租金,開始一天的「假裝上班」。

來這裏的有畢業生、失業者、創業者。一部份人是為了感受職場氛圍,緩解失業焦慮。

24歲的應屆畢業生博南,他的第一場正式面試,就發生在這家「假裝上班公司」。他向老闆陳英健介紹設計作品,暢談創業夢想,最終拿到了一張「面試通過」的牌子。整個過程充滿了儀式感,卻又在無形中透著一種荒誕的錯位感。

對博南而言,他選擇這裏是為了「製造一點緊迫感」,將生活與工作分開。對老闆陳英健來說,「假裝」是一個核心詞彙。他認為,只要一個人願意假裝努力,就說明他仍有上進心。這家「公司」是一個過渡地帶,他希望人們「假裝久了,就變成真上班真工作了」。

陳英健透露,目前有三四十名「員工」在此辦公,但預約群裏已有幾百人。他強調,其中六成以上都是「假裝上班真工作」,有自己的事情要辦。

一切都是「假的」卻映射真實的焦慮

「假裝上班」的熱潮,映射著當代年輕人對傳統職場模式的普遍焦慮。

一位化名小玲的前「員工」曾是上海互聯網公司的高薪職員,但她最終選擇辭職,全職從事自媒體。她坦言,不想像父母那樣,走上一條世代相傳、被安排好的軌道。

小玲到「公司」後,給母親拍了一段影片,稱自己「找到了工作」。母親叮囑她穿著正式,因為在老一輩的概念裏,上班是一件「得有正形」的事。小玲環顧四周,這個位於標準寫字樓內的辦公空間,與她記憶中的真實職場並無二致。位於一棟標準寫字樓內,工位、會議室、接待室俱全,樓下還有保安。現實中,這裏連「公司」都不是,這裏的一切都是「假的」。

報道指出,「假裝上班」的吸引力,映射著當下的普遍焦慮:工作如何與生活並行?年輕人如何在績效社會裏尋找自洽?在被高度制度化的「社會時鐘」之外,人們能否為自己找到新的節拍?

在這個沒有KPI、沒有上級評估、沒有晉陞階梯的空間裏,時間呈現出更純粹的個人化面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自由也帶來了迷茫。博南坦承,迷茫是人的常態,「人生只是感覺走過了一個節點,又不知道該做甚麼。」

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低迷,失業人口越來越多,「假裝上班公司」在中國大陸流行,看似荒誕,卻是當代年輕人對社會的一種微妙回應。人們選擇「假裝上班」來掩蓋經濟困境。#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