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於第78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通過首項腎臟健康決議,將慢性腎病列為全球優先關注的重大非傳染性疾病(NCD),與糖尿病、高血壓等並列。本地腎病病友組織腎友聯歡迎此舉,認為是推動全球關注腎臟健康的重要里程碑,並促請香港政府參考決議內容,推動腎臟健康的相關政策,包括加強社區教育、早期篩查、達至高危患者最少每年一檢的目標、積極治療以及社區教育,及早防患未然。

慢性腎病是致殘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的慢性疾病,全球約有6.74億人患有慢性腎臟病,佔全球人口約9%。香港大學醫學院於2021年估計約10%香港人患有慢性腎功能衰退,醫院管理局的數據亦顯示,本港現時有1萬多名末期腎衰竭患者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或已接受腎臟移植,反映市民的腎臟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全球約30%至50%的末期腎病是由糖尿病腎病導致,本港約50%末期腎衰竭新症是糖尿病患者,每6位糖尿病患者有1位出現腎功能急劇下降。另外,持續的高血壓和高血糖可嚴重削弱腎功能,進一步加重心臟及腎臟的負擔。

腎友聯於2021年為1,709名市民進行早期腎病檢測,有19%市民驗出有蛋白尿,當中56%認為自己健康狀況良好。在18至45歲群組中,有29%驗出有蛋白尿,當中85%認為自己健康狀況良好。

腎友聯認為,結果反映市民忽略慢性腎病風險,而且愈年輕愈容易低估風險。他們呼籲患有三高、心血管疾病、年過40歲、肥胖或有腎病家族病史的人士,應每年定期驗血糖、蛋白尿及血壓;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的人士,應每年至少做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血清肌酐檢測,及早期篩查避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政府正就《施政報告》舉行諮詢,腎友聯促請政府將慢性腎臟病管理納入現行《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並將腎功能檢查列為公營醫療系統的重要常規跟進項目。他們表示,不僅達致每年檢查一次的指標,更需建立一套有效並持續的腎功能監測機制,確保高血壓及糖尿病等高危患者得到全程追蹤和主動管理。

檢查內容方面,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uACR)及腎小球過濾率(eGFR)均屬監測腎功能的關鍵指標。需定期聯合檢查和及時評估,透過持續監測,及早識別腎功能異常,及時跟進或治療,以防患者因發現不及時而確診時已屆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腎友聯又建議由政府牽頭,推動地區康健中心、家庭醫生及社區藥房在地區層面主動監察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健康,例如資助患者在基層醫療免費檢查尿白蛋白與肌酐指數等,以及地區康健中心主動提醒高危患者需每年測試腎功能最少一次。達至多方位的公私營系統合作,全面追蹤高危群組的腎臟情況,及早識別腎功能衰退患者,延緩病情惡化至洗腎及換腎階段,減輕患者負擔,同時紓緩醫療系統壓力。@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