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道,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考慮以《晶片法案》(CHIPS Act)補助,換取台積電等公司部份股權。消息衝擊台股與台積電股價,專家分析,此舉對台積電的營運模式與台灣的地緣政治實力將產生深遠影響。
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道,美國商務部長正考慮讓聯邦政府取得部份電腦晶片製造商股權,對象包括:台積電、三星等企業。學者分析,美國政府是否通過入股半導體公司,去影響他們的營運決策,是否會壓縮到台積電對台灣的投資,這都是未來觀察重點。
不過,這也不是沒有優點,亞太商工總會行政總裁、東海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邱達生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說,隨著美國政府的入股,台積電跟美國AI產業鏈的聯繫會更緊密,還可以直接觸碰到消費端,對訂單能見度會帶來幫助。另外,如果台積電有美國的入股,也會增加台灣在地緣政治議題上的實力。
據報道,白宮官員和知情人士透露,除了以資金補助換取Intel部份股權的計劃,盧特尼克也在探究美國可否透過為美光、台積電、三星等企業提供《晶片法案》的補助資金來換取晶片製造商的股權。目前大部份資金尚未撥發。
國安、經濟角度都是創新想法
白宮發言人李威特證實,盧特尼克正與Intel協商由政府持有10%股份。她告訴媒體:「總統希望將美國的需求置於首位,無論是從國家安全還是經濟角度來看,這是前所未有的創新構想。」
盧特尼克稍早接受美國財經媒體CNBC訪問時表示,美國不想對Intel的運作方式指手畫腳,但任何這類投資都將是前所未見,開啟美國對大型企業施加影響力的新時代。過去在經濟動盪和不確定時期,美國曾入股企業,以提供現金並增強信心。
美入股台積計劃 引發市場震盪
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20日在立法院備詢時則表示,會向台積電了解狀況,並強調台積電是民間公司,並非台營事業,經濟部也會去跟台積電股東會討論,全面了解美國商務部長談話背後的含義。
郭智輝說,若台積電真有入股計劃,依法必須向投審會提出申請。若台積電提出相關申請,投審會也將關注這個議題。面對外界質疑,台積電則回應,「不回答假設性議題」。
消息一出立即引發市場震盪。投資者擔憂,若美國政府成為大股東,恐將影響台積電的營運決策。台積電20日股價重挫4.22%,終場下跌50元,市值蒸發新台幣1.29萬億元,跌破30萬億元大關。據統計,台積電成交值達到840.39億元,位居個股成交值第一。加權指數終場收在23,625.44點,大跌728.06點,跌幅2.99%,成交值新台幣5‚459.63億元。
美方持股 恐影響營運決策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接受《大紀元時報》採訪時表示,美國政府規劃以《晶片法案》的補助款項換取該公司的股權,包括:Intel、三星與台積電等公司都在範圍內,「這對Intel是比較有利的態勢」。
劉佩真說,美國急於扶植本土製造商,以補貼換取股權的方式,可能劍指台積電,主要原因是台積電有高度競爭力,如果美國政府以股權去取得台積電的主導權,恐將衝擊半導體業界現有的營運模式,「對台積電是相當不利的」。
邱達生表示,美國目前的戰略是掌握高階供應鏈的主導權,雖然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但是確實已展開行動,像是打算入股Intel,以及傳出可能以補貼換取台積電的股權。
邱達生說,雖然美國政府稱不會影響到公司的治理,但作為大股東而言,不可能不參與公司的決策,也因此市場被這件事情嚇到,才會讓台積電的股價暴跌。
他說,台灣政府要想辦法,不要讓台積電在美國投資的子公司因為有美國政府的持股,而影響到母公司的營運決策,「我們要守住這一塊」。否則,按照美國的策略,可能會一直要求台灣的高階製程移往美國,「如果美國政府可以參與台積電的決策,這就不太妙了」。
邱達生說,未來台積電的擴廠決策,如果有美國政府的參與,可能壓縮到台灣的本土資源,就是台積電的本土投資力道可能被分散到美國,且其上下游供應鏈都會有相應的動作,會影響到台灣的投資。
此外,他提到,如果美國政府同時入股Intel跟台積電,會不會讓台積電的技術優勢被對手取得,「這也是未來需要關注的重點。」#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