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及行業報告數據,2012至2019年間,本港食肆收益大致介乎938億至1,124億元(港元,以下同)。2019年社會運動及2020年初疫情爆發後,外出用餐人數急跌,餐飲業收益於 2020年一度下滑至793億元低點,跌幅接近三成。

然而,自2022年起,隨着防疫措施放寬及外送市場滲透率提升,餐飲業總收益再度攀升,2024年回升至約1,100億元。2025年首兩季分別錄得280億及270億元,亦屬單季高水平。

香港外送市場大洗牌

現在全港外送平台基本只剩兩大巨頭,主要為Foodpanda和Keeta。兩家加起來幾乎包辦了所有訂單:2014年進入香港市場的Foodpanda大概佔四成,Keeta也差不多四成,剩下的零頭才是其他平台。

這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Deliveroo(戶戶送)曾經是香港外送一哥,2015年進入香港,最高市佔超過六成,不過生意這幾年愈做愈辛苦,2025年4月正式退出香港,九年的業務畫上句號,其部分資產售予Foodpanda。更早之前,2016年進入香港市場的Uber Eat,在2021年底撤出香港,當時市佔只有5%。

Keeta是2023年5月才進軍香港的新玩家,由美團支持,資金雄厚又有先進AI派單系統,靠薄利多銷搶市,訂單價格通常比Foodpanda便宜,短短一年多就衝到四成市佔。Foodpanda則是老牌平台,不只送餐,還有生鮮、日用品和藥品配送,客戶基礎穩固。

疫情過後,香港人外賣的頻率比疫情高峰時少了很多,佔整體餐飲消費的比例,從最高時的三、四成降到現在大約一成半。市場已經進入冷靜期,兩大平台的競爭焦點,估計會慢慢從搶量轉成賺錢。

外送平台的崛起,雖然為餐飲業帶來新客源和彈性,但也帶來不少挑戰。餐廳須負擔平台佣金及配送費用,利潤空間被擠壓,加上香港本來區域範圍就偏小,不少小型業者經營恐怕更為吃力。因此,餐飲業者也需要在思考,如何利用外送數據提升服務質素,並結合線上線下的營銷策略,以保持競爭力和品牌特色。

香港外送平台市場現在基本上被Foodpanda和Keeta兩大巨頭包攬,形成了明顯的雙寡頭格局。這樣的情況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兩大平台能集中資源升級技術,提高配送效率,讓消費者享受到更快更準時的送餐服務;商戶也可以集中在主流平台,合作流程更簡單,還能擁有穩定的客源;平台間競爭激烈,大家不斷改進用戶體驗,推陳出新,消費者還能享受各種優惠促銷。

但壞處是,這種雙寡頭甚至接近壟斷的情況,可能會削弱市場競爭,長遠看價格可能會上漲,創新也會減少,消費者選擇變少;商戶和外送員的議價能力被壓縮,平台可能會提高佣金或者壓低外送員工資。

最重要的是,資料將集中在少數平台,個人資料安全風險變高,像是地址、消費習慣、支付信息等敏感資料,一旦平台的資訊安全措施不夠完善,可能會有洩漏或濫用的問題。

別忘了街頭的人情味

不用出門,幾分鐘就送到,外送的便利,改變了香港人的飲食習慣。疫情期間,無論是深夜的雲吞麵,還是下班後的海南雞飯,只要在手機上點幾下,就有熱騰騰的餐點送上門。這種便利讓生活更高效,對忙碌的上班族,或者行動不便有需要的人而言,尤其有幫助。

然而,也減少了街坊之間和餐廳老闆的交流,原本熟悉的人情味正在慢慢消失。許多街邊小店雖然依然存在,但部份客流已經轉移到線上。外送為餐廳帶來了新客源和更多彈性,但也讓城市變得更宅。

因此,雖然外送很方便,但偶爾還是應該走出家門,到餐廳用餐,或者親手烹煮一餐,找回屬於香港街頭的溫度與回憶。@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