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20年前,我和我那一代的許多人見證新時代的到來——充滿無限空間與可能性的數碼時代。那是令人憧憬的歲月,我們都夢想著一個即將到來的烏托邦,我曾幻想它會賦予我們自由。
毫無疑問,數碼時代帶來了許多積極的變化。但看看我們失去的以及如今所處的環境,數碼時代的可怕之處是當初無人預料到的。
單是監控這一點,我們就從未想到會發展到如此程度。將個人資料交給第三方,我們生活的所有方面都被商品化了,包括定位、價值觀、觀點、健康狀況、偏好以及所有重要的數據。一旦洩露,就無法挽回。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沒有人需要為此付錢。我們被新形式的友誼、網絡社區甚至名聲的承諾所誘惑,從而心甘情願地交出了所有這些訊息。
這是殘酷的交易,令人驚訝的是,我們都接受了。我不確定是這些東西何時觸發了我的興趣,但我清楚我是在何時拒絕它們的。在我意識到Google免費送來的、我放在每個房間的智能助手,實際上是監聽設備的時候。根據定義,它們必須監聽一切才能執行任何指令,我把這些智能助手都扔了出去,開始了我的反思。
隨後是COVID-19疫情期間,一群精英設想我們可以在家中或公寓裏過上富足而美好的生活——通過屏幕玩遊戲、看電影、購物。食物由快遞送到家門口,政府把錢打到我們的銀行賬戶裏。難道我們不是被好好地「照顧」了嗎?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兩年甚至三年。大批民眾被告知不要外出社交,因為外面有危險的病毒,我們不能不戴口罩、不打疫苗就貿然進入這個可怕的世界。我們被當作《格林童話》中的長髮公主,被假裝成她母親的邪惡女巫囚禁在房間裏。長髮公主最終反抗了,逃出了城堡裏的房間,勇敢地面對外面世界的危險,卻也享受著自由的快樂。
這個比喻很有趣,不是嗎?女巫承諾,只要順從就能保證安全,這幾乎就是「公共衛生」對待民眾的治理方式,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都是如此。這段歷史非常具有啟示意義,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統治階級中某一派對我們的真實想法。坦率地說,整個這段時期,數碼科技公司獲益匪淺,它們的股票一路飆升,產品也從倉庫貨架上一掃而空。
或許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的人生需要這段時期,重新發現甚麼才是真正重要的。在復甦的歲月裏,有位朋友把紐英倫著名歷史學家埃里克‧斯隆(Eric Sloane)的一本書塞到我手裏。這本書闡述了一系列的習慣、美德、價值觀和模式,獨特地定義了美國過去的經歷。
令我震驚的或許並非因為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學到甚麼新知,而是因為它的訊息在我最需要的時候恰到好處地觸動了我。我迅速寫了十篇關於這本書的文章,得到了《大紀元時報》的慷慨刊載,這是世界上唯一敢於接受這種理想主義文學嘗試的報紙。
我將這些文章彙編成書,並補充了更多圍繞相同主題的內容。最終這本書是我職業生涯中所著的約十五本書中,我最鐘愛的一本,書名為「美國精神:半個世紀」(Spirits of America: On the Semiquincentennial)。全書共十五章,每章配有一幅原創插圖,篇幅不長,僅130頁,閱讀時間大約一小時。
我總是忍不住反覆翻閱這本書,讀其中的段落,這是我對自己所著的任何一本書都未曾有過的舉動,通常寫完後,我開始寫下一本書。但這次不一樣。因為我認為自己寫了重要的東西,甚至是永恆的東西。
書中的一切都關乎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聯繫。它談及諸如意識、耐心、節儉、感恩、尊重、寬容、勤奮等習慣,每章都配有諸如過去的故事之類的例子來闡明觀點。有時,我甚至覺得,我所經歷的一切都在為寫這本書做準備,彷彿我的人生就是一幅筆墨畫,而上帝是畫師。
我還意識到,這是迄今為止我寫得最簡短的一本書,這反映出我日益增長的信念:真理無需像黑格爾、馬克思或德希達(Derrida)那樣冗長。觀點可以言簡意賅地清晰表達,憑借真誠和坦率就能闡明一切,每個字都應該有其意義。
當然,學術界不同意這種觀點,那是因為專業學者大多隱藏自己的觀點,將其埋藏在最複雜的詞藻堆砌和晦澀的詞彙之中,用新造的術語來區分內行和外行。學術界的詞彙體系是為了鞏固一個學派,而非揭示真理或啟迪智慧。我在這本書中選擇了另一條道路。
這本書獻給我的母親,因為是她為我奠定了美好生活的基礎,傳授了關於愛、忠誠、信念、勤奮、自律和堅韌不拔的寶貴教誨。在許多關鍵時刻,我都依靠她的智慧作為指引。今天,她終於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因為我送了幾本作為禮物給她。這是我能給予她的最珍貴的禮物,但與她給予我的相比,微不足道。
回到數碼時代提出的向雲瑞平台大規模遷移,這一直是個謊言。誠然,我們可以享受送貨上門的便利、隨時隨地與人溝通、網上辦理銀行業務、閱讀古今書籍、聆聽串流媒體音樂、觀看所有想看的電影。這些都是不錯的事情,但我們的肉身永遠不會實現遷移,更不用說生活本身所面臨的根本挑戰,這些問題自古以來就沒有改變。
我們環顧自己創造的世界,發現迷失的靈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超過6,500萬美國人依賴精神藥物,導致正常的心智功能受損,孩子們也很痛苦,許多人從未做好準備去面對充滿辛勞和失望的正常生活。由於無法面對,我們便藉助藥物和物質來尋求慰藉,結果身體更不健康,精神也更加迷失。
儘管政治鬥爭很有趣,儘管我們時代的偉大文化辯論因其戲劇性和高風險而令人興奮,但真正為追求美好生活的鬥爭卻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它關乎我們每天做出的小決定,以及我們在人際關係、考驗、失望和我們未曾預料的生活變故中所持的態度。
這幾年,我們經歷了數碼時代管理者為我們設想的反烏托邦式生活,如今我們深知這一切是多麼非自然:沒有假期、沒有聚會、不能與臨終家人道別、不能舉辦婚禮或葬禮,親友們淪為屏幕上的像素點。
摒棄這一切!我們不能這樣生活,但又該如何生活呢?這就是我新書的主題,我覺得它比我以往任何作品都更有意義。
我們不能也不打算遷移到雲瑞平台,也不會有人來拯救我們。只要上帝賜予我們生命,我們就生活在物質世界中,這使得我們的掙扎與我們的祖先和古今中外的人們非常相似。
是時候放下對人工智能的幻想,放下對技術變革或其它形式的千禧年末世的妄想,面對現實:這就是我們被賦予的生活,就像過去的每一代人一樣,我們必須以耐心、誠實和對真相的深刻探索來弄清楚如何生活。
作者簡介:
傑弗里‧塔克(Jeffrey A. Tucker)是總部位於德薩斯州奧斯汀(Austin)的布朗斯通研究所(Brownstone Institute)的創始人兼總裁。他在學術界和大眾媒體上發表了數千篇文章,並以五種語言出版了10本書,最新著作是《自由抑或封鎖》(Liberty or Lockdown, 2020)。他也是雜誌《米塞斯之最》(The Best of Mises)的編輯。他還定期為《大紀元時報》撰寫經濟學專欄,並就經濟、技術、社會哲學和文化等主題發表演講。
原文:As People, We Cannot Migrate to the Cloud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