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年初,「生燙牛肉米線」還是很多人爭相加盟的創業風口,僅僅幾個月後,這股熱潮就急轉直下,全國多地已出現密集關店、轉讓潮,創業者虧損案例頻現。其速生速滅的興衰過程,是餐飲行業「快閃式風口」的縮影。

從街頭小吃到現象級餐飲

據微信公眾號「職業餐飲網」8月24日報道,今年2月在上海愛琴海開業的「雲姍姍鮮燙牛肉米線」,是該商圈第二家生燙牛肉米線店,打出「鮮切吊龍只賣8元」的招牌。僅僅3個月後,就在它的店舖對面,裝修風格類似的喬杉杉生燙牛肉米線,就直接喊出了「鮮切吊龍只賣7元」的口號,雲姍姍只得關門。而在廣州熱門的商圈江南西一帶,圍繞海珠城方圓500米就有5家以7元「鮮切吊龍」為特色的生燙牛肉米線。

這些生燙牛肉米線店普遍以「7元鮮切吊龍」作為噱頭,一碗米線售價15元左右,搭配小菜飲品,人均客單價維持在20元上下。憑借「30秒出餐」「低客單價」及短片營銷,短時間內大量門店湧現。

「職業餐飲網」統計,有頭部品牌門店擴張至500多家,簽約門店數達700家。紅餐網5月報道,江浙滬地區亦出現多家頭部品牌,有品牌在一年內開出超300家門店。

3個月賠10萬成常態

然而,風口很快變成泡沫。職業餐飲網報道顯示,自2025年5月起,南京、廣州、上海、成都等地陸續出現「開業不到三個月即關門」的門店。南京江寧萬達附近一店5月開業,7月已搬空;上海閔行區一門店僅營運兩個月後就歇業;廣州天河北曾日排長龍的門店,如今大門緊鎖,已貼出「旺鋪招租」廣告。

紅餐網採訪報道了多名創業者的虧損經歷:常州某加盟商投入約10萬元,僅經營十幾天即轉讓;上海一店主投入20多萬元,營運兩個月虧損超過10萬元;廣州創業者稱,投入18萬元開店,四個月虧損15萬元草草收場。

58同城、抖音等平台上,「生燙牛肉米線店轉讓」「旺鋪招租」訊息密集出現,二手設備以「骨折價」拋售,成為退潮的註腳。

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曾表示,小品類生命周期越來越短,越是急於追風,越容易過度擴張、快速凋亡,形成了嚴重的惡性循環。

表演消費噱頭背後是工業化生產

據搜狐新聞,生燙牛肉米線之所以迅速爆紅,背後是一套網紅餐飲打造邏輯:通過「手工」「原生態」等標籤進行消費符號化,並用獨特裝修、民族風設計和「鮮切現燙」表演製造噱頭感。師傅燙肉、澆湯等操作被賦予舞台效果,還推出「澆湯五圈免單」等互動活動,吸引食客拍照分享。這種表演性餐飲現場場景,在短片平台上得到了二次傳播,相關話題播放量破5億次。

據紅餐網調查,這些店舖將「去工業化」表演得淋漓盡致的背後,其營運模式卻是高度工業化的,牛肉、米線、湯底均由中央廚房預處理,門店僅負責最後燙煮和組裝,實現「表演+工業化」的連鎖模式。

多地消費者反映,所謂「鮮切現燙」體驗一次後便失去新鮮感,與普通牛肉米線差別有限。據小紅書、抖音等平台評論,消費者在體驗一次後普遍認為「味道一般」「性價比不高」,顯示消費者對產品沒有復購動力。

職業餐飲網表示,生燙牛肉米線從席捲全國到批量閉店的驟變,折射出所有「一陣風」式餐飲品類的共性困局,當營銷噱頭蓋過產品本身、當批量生產替代差異化競爭、當加盟擴張的狂歡無視市場規律,再熱鬧的風口也終將淪為泡沫。

被批量「收割」的是創業小白

據紅餐網報道,生燙牛肉米線迅速走紅的吸引力,在於「低客單、低成本、高流水、回本快」,這是一套看似完美的商業邏輯。

客單價保持在20元以內;投資15萬至25萬元,一間50~80平米的小店,即可營業。社交媒體充斥著「日翻檯20輪」「日營收2萬元」「一個月回本」的造富故事。「門店排著長長的隊伍,8000~10000元的日營業額,如果你看到這種盛況,也會心動。」一位曾經開店的加盟者說。

然而,這些故事的另一面,是一批又一批創業者的「被收割」。許多店主帶著對高流水的憧憬進入賽道,卻在幾個月內敗退:有人投入10萬,僅十幾天就轉讓;有人花費20多萬,營運兩個月虧損超10萬;還有人四個月虧損15萬草草收場。

在這種「造風口—批量加盟—過度競爭—迅速淘汰」的循環中,被收割的往往是缺乏餐飲經驗的小白創業者。他們一度被排隊長龍、驚人流水所吸引,卻忽視了背後高流量、高選址要求和高競爭壓力的現實。

最終,當市場飽和、流量褪去,這些創業者往往成為風口退潮後的「第一批出局者」。

大陸餐飲業「快閃式風口」縮影

餐飲顧問李強(化名)指出,這類項目本身門檻低、投資少,自然吸引大量跨行創業者和夫妻檔入局。他們缺乏選址、營運等核心經驗,而這一品類又高度依賴人流量——一旦同一街區出現多家門店,顧客被嚴重分流,高流水神話便不復存在。

紅餐網採訪的餐飲從業者趙一(化名)透露,不少品牌在招商時會刻意放大個別「爆店」數據。「那些數據是真的,但不是每家店都能做到,十家可能只有一家成功。拿最好看的數據去招商,是常見手法。」

生燙牛肉米線的興衰,是近年餐飲行業「快閃式風口」的縮影:2元麵包、酸湯牛肉火鍋、珍珠奶茶等項目都經歷過類似循環。這一現象提醒創業者,流量人為造勢和「10天回本」的行銷話術,只是引人入局的銷售表演。#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