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之後,中國一線城市上海由今日(26日)起放寬買樓限購,這是上海今年首次推出的推動房地產政策。然而,外界分析普遍認為,這項新政對普通民眾影響甚微,而其核心目的,可能在於激發僅存的富裕群體的購買力,以「解救」外環外,日益龐大的房產庫存。
上海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房屋管理局等六部門25日聯合印發的通知顯示,上海對符合條件的家庭和成年單身人士不再限制外環外購房套數,這項政策26日起生效。
通知明確,符合買樓條件的居民家庭,即滬籍居民家庭和在上海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滿一年及以上的非滬籍居民家庭,在外環外購買樓(含新建商品房屋和二手樓)不限套數。
在外環內購房政策則保持不變,滬籍居民家庭限購兩套;非滬籍居民家庭,自購房之日前在上海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滿三年及以上的,限購一套。
通知也提到,成年單身人士可按照居民家庭執行限購政策。
另外,上海提高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對購買二星級及以上新建綠色建築房屋的,住房公積金(含補充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上浮15%,首套最高貸款額度從160萬元(人民幣,下同)提高至184萬元,多子女家庭上浮比例可疊加計算。
居民也可提取本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積金,來支付所購新建預售商品住房的首期款,且不會影響其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計算。
個人按揭利率方面,商業性個人按揭利率定價時不再區分第一套和第二套住房,以減輕居民購房利息負擔。
為鼓勵和吸引人才在上海生活,上海官方也對符合條件的非滬籍居民家庭所購第一套房,暫免徵收房產稅。第二套及以上住房,人均可扣除60平方米(645平方呎)的免稅面積。2025年1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購房者可享受這條政策。
這是繼去年5月和9月,上海市兩次出手放寬政策刺激樓市之後,今年再次出台優化房地產政策。
新政是給富人放開限制
上海的新政迅速引發了網民熱議。業內人士與網民質疑:新政是對普通人的「無感」操作?
擁有7.9萬粉絲的房地產經紀博主「小薇」的評論獲得廣泛認同,她將此新政的核心邏輯定義為「鼓勵當下的富人去置換房產」。
很多網民更關心上海這次放開外環外購房套數能否促使樓價暴漲。針對這個問題,「小薇」反問道:政府放開三胎、四胎並給予育兒補貼,人們生了嗎?為甚麼不生?這個問題的答案,和上海放寬外環外購房套數的影響沒有兩樣。
「小薇」預測,8月26日新政實行後,一周以內,外環外湧現的二手樓掛牌一定是天量。她說,由於上海的限購門檻並沒有放鬆,現在有購房資格的人中,有多少人會因為這個新政,跑去外環外再買樓呢?只有極少數手上錢多的人,本身在內環已經有兩套三套房了,現在再去外環外買套別墅休閑度假用。
她說,普通人誰還會相信買外環外的房產有投資價值呢?新政的底層邏輯是給富人放開限制,挖掘有錢人的潛力,它對普通人根本就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大部份普通人缺的根本就不是房子,而是錢。
「當局鼓動當下樓市一切僅有的購買力,去解救外環外的新房。因為當下的上海樓市,尤其是上海外環,最大的困難就在於房子越蓋越多,而增量進場的人卻越來越少。普通的剛需已經買不動了,中產就算還沒返貧的,有幾個還敢再買樓?現在的大環境不好,中產擔心階層滑落,不敢買。唯一還能買得動的就是極少數的富裕階層。」
這也解釋了為何上海和北京(此前8月9日北京也放寬了五環外限購)不約而同地將政策重心放在放寬「套數」限制,而非降低「購房資格」門檻。這場樓市「保衛戰」,目標早已不是普通大眾,而是瞄準了金字塔尖的少數群體。
去年5月,上海將非滬籍居民購房所需繳納社保或個稅年限,從連續五年及以上縮短至三年及以上;非滬籍單身人士也允許在外環內購置二手樓等。去年9月,上海進一步將非滬籍居民購房需繳納社保年限,從三年降至一年,並把首套房的首期率從20%降至15%。#
----------------------
【新】📊 每周財經解碼
https://tinyurl.com/2asy8m4p
🔑 談股論金
https://tinyurl.com/yc3uda7e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實體報銷售點👇🏻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