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表示,印度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貿易政策下成為最新目標。美方因印度自俄羅斯進口原油,宣布自26日起再加徵25%關稅,令印度商品輸美關稅總額達50%,接近大陸水準,削弱其在「中國+1」供應鏈戰略中的吸引力,也讓東南亞國家在關稅優勢上更具競爭力。
雖然新增關稅或屬暫時措施,但印度出口對美與歐盟規模已遠超金磚國家,若高關稅長期存在,將衝擊勞力密集產業如紡織與寶石。不過,由於直接受影響商品僅佔GDP約1.2%,短期打擊仍屬可控。
為緩衝影響,印度政府計劃在下一份預算中簡化商品及服務稅(GST),以提振消費,並有望再減息50個基點以支持內需。國有銀行及政府亦可能向受影響產業提供支持。標普近日將印度長期主權評級由「BBB-」上調至「BBB」,反映其財政治理改善。然而,減稅與產業救助將在短期內推高融資需求。
長遠而言,印度必須擴展並多元化市場。印度—歐盟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仍在進行,印英FTA則顯示新德里正逐步開放其長期受保護的市場。農業、乳業與大部份汽車產業仍被嚴格保護,但印度深知,要為6.08億勞動力(2024年數字,預計2040年將超過7.2億)創造正式就業機會至關重要。目前僅11%勞工為正式僱用,一旦此部份就業流失,影響將極大。
更大風險在於印度未能為關鍵產業(如ICT和製藥)爭取豁免,甚至現有豁免被取消。在如此高關稅下,不僅經濟增長會受打擊,外資流入亦將放緩,特別是在已見降溫的製造業。雖然印度龐大的內需市場仍會吸引投資,但若美國關稅持續,針對出口美國市場的未來投資將明顯減少。
在風險與就業壓力下,印度政府勢必推動降低關稅,問題僅在於方式與時間。短期衝擊或許將促使印度加速推動長期改革,包括土地、勞工與市場自由化。美國的關稅爭端凸顯出,印度在勞力密集型製造業出口上仍未發揮其人口優勢,改革已勢在必行。@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