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轉載《印度時報》一篇分析指出,印度正逐步透過簽署貿易協議和降低關稅來打破貿易壁壘,同時,特朗普總統卻將美國推向內縮路線,對這個全球最大進口市場築起一道關稅高牆。上周三,他宣布自8月起對印度課徵25%的關稅,並對其購買俄羅斯軍事設備與石油另加未具體說明的懲罰性措施。隨後更簽署行政命令正式調整關稅。

報告指,這項消息或許並非全然出人意料,但對印度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印度視取得美國市場的競爭優勢為關鍵,不僅希望提升電子、製藥、機械、鞋類與紡織品的出口,也意圖將自己定位為一個出口至美國、歐盟與英國等大型市場的全球製造中心。為了把握西方對大陸失望所帶來的機遇,印度需將25%的關稅稅率壓低到不僅低於大陸(35%),更優於其他新興市場對手的水準。

談判代表勢必將重返談判桌,爭取突破性的進展,印度可能最終協商出較低的稅率。特朗普曾對日本發出類似威脅,但後來給予豁免。目前爭取到的最低關稅是英國的10%,即使是盟友如歐盟與日本,也僅協商到15%。

亞洲新興市場中,菲律賓與印尼獲得19%的稅率,越南為20%,其中還包括針對大陸貨品轉運的附加條件與額外關稅。除了總體對等關稅,印度也試圖在特定產業項目如汽車零件與製藥方面爭取讓步,同時也希望將其參與金磚國家(BRICS)與因購買俄油可能遭遇的二級制裁影響降至最低。

印度擁有14億人口,預計到2040年將增至16億,對美國出口商來說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而特朗普則希望在汽車與農業這兩大領域獲得更多讓步。

在汽車領域,印度對整車內燃引擎的進口課徵高達110%的關稅,導致每年僅有約1.5萬輛車進口,相比之下,印度本土乘用車市場年銷量達435萬輛。

近期的英印貿易協議顯示,雖然印度願意調降關稅,但配額仍相對有限,且僅限於印度企業不具競爭力的豪華車市場,藉此保護國內汽車產業。若印度想與美國達成如與歐盟或日本類似的協議,特朗普勢必要求汽車關稅對等。

印度是否會提出一個讓美方無法拒絕的條件?例如針對高階車款調降關稅,不衝擊本土車廠、卻能增加美國車輸入。不過,從英印協議細節來看,這種可能性似乎仍低,美國短期內恐難撬開印度汽車市場。

農業則是印度的紅線,也是另一個棘手問題。儘管印度是潛在的大型市場,目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主要集中在魚類與堅果。由於農業僱用了約40%的印度勞動力,涉及龐大選民基礎,改革難度極高。美國想要擴大黃豆、玉米與芥花油的市佔率,將是一場政治硬仗。即使在英印貿易協議中,印度也未對農業或乳品市場讓步。印度目前可行的策略是將棕櫚油進口來源從印尼轉向美國芥花油,但不會全面開放農業市場。

整體而言,承諾購買更多美國能源、軍備、飛機,甚至部份農產品,比全面開放農業市場要容易許多,不過這也意味著印度將需重整現有進口結構,以讓美國取代其他競爭國。

印度是否能兩全其美?歐盟與日本的協議提供了現實參考。這兩國雖然最終獲得關稅豁免,但也都作出讓步,特別是在汽車領域。南韓與日本雖未開放農業市場,但也承諾購買美國商品並加碼投資,才獲得15%的關稅待遇。

印度最終的關稅可能會落在與東南亞國家接近的19%至20%區間,較特朗普最初威脅的26%關稅略降6至7個百分點。

印度一直是全球覬覦的市場,因其龐大且快速成長的內需市場。如今,在特朗普更具交易性風格的美國領導下,要求市場互惠的聲音越發強烈。印度仍有機會在這場關稅博弈中勝過東南亞競爭對手,但代價不小。

分析表示,需觀察印度莫迪總理是否願意承擔這項政治賭注。從目前情況看來,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英印協議顯示,印度的政策風險偏好已上升,但仍將堅持以自己的節奏前進。@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

🔔下載大紀元App 接收即時新聞通知:
🍎iOS🤖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