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嚴重依賴進口,不僅包括光刻機、工業軟件、高端材料等,還包括科學儀器,掃瞄電鏡、透射電鏡和質譜儀等高端科學儀器超過八成依賴進口,這背後是中國的儀器公司普遍規模小、營收低。2024年中國42家上市儀器公司總市值不及美國「賽默飛」一家。分析指,國產科學儀器與國外品牌相比,存在四大差距。
近年來,因中共對外軍事擴張、經濟脅迫,美歐日等西方國家發起科技圍堵,對中國關鍵產業進行「卡脖子」制裁,中共黨魁習近平多次提出高科技產業「國產化」,但事與願違,在高端科學儀器領域仍高度依靠進口。
高端科學儀器「卡脖子」困境難解
儀器資訊網近日報道,2024年國內儀器行業4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6265億元(人民幣,下同),與賽默飛世爾科技(簡稱「賽默飛」)存在約4674億的差距。賽默飛是一家美國生物技術和醫療器械公司。截至2024上半年,全球上市儀器公司營收排行前十的公司中,九家來自美國。
觀察者網旗下新媒體「科工力量」的微博帳號(有250萬粉絲)上月發文稱,中國高端科學儀器國產化率不足20%。
文章舉例說,用於科研測量分析的電子天平的核心電磁力感應器,長期依賴瑞士梅特勒的專利;質譜儀中四極杆質量分析器的加工精度需達到微米級,中國在此領域長期處於空白;高效液相色譜儀的高壓泵系統被美國安捷倫和日本島津把控著90%市場份額;電子顯微鏡方面,冷凍透射電鏡、掃瞄電鏡等設備的進口率高達90%以上,美國賽默飛一直處於壟斷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冷凍透射電鏡和掃瞄電鏡是中共科技部列出的「35項卡脖子技術」中的兩項。科技部當時稱,世界上生產透射電鏡的廠商只有3家,分別是日本電子、日立和賽默飛,國內沒有一家企業生產透射式電鏡。
掃瞄電鏡也嚴重依賴進口,每年採購的幾百台掃瞄電鏡主要產自美國、日本和德國等國家,國產掃瞄電鏡只佔約5%~10%。
不僅是實驗設備,高端領域的實驗耗材也嚴重依賴進口。文章稱,生物科研試劑的國產化率僅10%,賽默飛、BioRad等美國企業佔據90%市場。實驗室裏的一次性塑膠培養皿,其醫用級高分子材料進口依賴度高達85%。
全球TOP20的儀器廠 中國缺位
科學儀器被稱為科學家的「眼睛」,是指以檢出、測量、觀察、計算各種物理量、物質成份、物性參數等的器具或設備。分為分析儀器類、生命科學類、物理實驗類和化學實驗四大類。
根據國信證券今年3月發布的研報,全球科學儀器的研發和生產集中美國、歐洲和日本,其中美國企業包括賽默飛、丹納赫、安捷倫等;歐洲企業則有蔡司、梅特勒—托利多和艾本德等企業;日本且包括島津、日立高新、日本電子等企業實力強勁。
在全球TOP20的儀器廠家中,美國佔8家,日本佔5家,德國和瑞士各3家,英國1家,未有中國企業上榜。
截至2025年2月21日,中國上市科學儀器公司市值普遍在10億至80億這一區間,多數上市公司市值小於50億元。
國外品牌的質譜儀、色譜儀和光譜儀佔據壟斷地位
實驗分析儀器是科學儀器重要組成部份,質譜、色譜、光譜三大產品又是實驗分析儀器的核心部份。國外品牌在中國質譜儀、色譜儀和光譜儀市場佔據壟斷地位。
根據「智通財經」今年7月提供的數據,國外巨頭壟斷了80%到90%的高端科學儀器,中低端則壟斷了70%。
2023年國外品牌佔據了全球超90%的質譜儀市場,其中安捷倫佔20%,SCIEX佔22%,賽默飛佔17%,布魯克佔16%,沃特世佔13%,島津佔8%,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其它企業佔比約4%。
2024年中國光譜儀市場中標品牌前7名皆為國外品牌(按中標金額),分別為美國的賽默飛,日本的掘場,美國的珀金埃爾默,德國的布魯克,英國的雷尼紹、愛丁堡和日本島津,中國企業中標金額最高的是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排名第九。
2024年中國色譜儀市場中標品牌前4名皆為國外品牌(按中標金額),分別為美國安捷倫佔31%,島津佔19%,賽默飛佔16%,沃特世佔10%,中國品牌佔比普遍在1%至3%。
根據觀研報告網2024年底發布的《中國科學儀器行業發展趨勢研究與未來前景分析報告(2024-2031年)》,目前以色譜、光譜和質譜為代表的大部份高端科學儀器產品,由於技術難度高、系統複雜,大部份國內市場被國外頭部廠商壟斷,產品供給高度依賴進口,面臨「卡脖子」難題。
國產科學儀器行業存在四大差距
「實驗室裏除了雪櫃是國產的,其它基本是進口的,比如常用的質譜儀、磁力共振儀等,幾乎都是美國、德國牌子。」一位從事醫藥研究的博士生此前告訴《瞭望》周刊。
儀器資訊網上述報道指,國產科學儀器存在四大差距。
一是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差距。國產高端科學儀器的核心零部,如感應器、晶片、精密泵閥、光柵、激光器、高精度電機等,嚴重依賴進口,是國產科學儀器最突出的短板。
二是研發能力與創新體系差距。儀器研發需以物理、化學、材料等基礎學科為支撐,國內企業受市場競爭和資金壓力影響更傾向於短期見效的應用開發,追求「短平快」的仿製或改進,難以形成原創性突破。
而國際巨頭通過數十年積累構建了嚴密的專利體系,國內企業在核心技術上容易陷入專利侵權風險,自主創新空間有限。
三是產品性能與功能差距。在高端分析儀器領域,如透射電鏡、掃瞄電鏡、光刻機、高端質譜儀等,幾乎完全依賴進口。國產儀器的性能如精度、靈敏度和檢測限指標與國際品牌存在明顯差距。
四是產業鏈與生態配套差距。國產科學儀器上游供應鏈在高精度陶瓷、光學玻璃等特種材料的性能穩定性,以及五軸加工中心、高精度光刻機等精密加工設備的自主供給上存在短板。
此外,國產科學儀器在數據處理、圖譜解析等配套軟件算法的功能豐富度、穩定性及精度上,與國際品牌也有明顯差距。#
----------------------
♠️中美關係藏暗湧♦️
1️⃣ 美國境內的秘密戰爭
https://tinyurl.com/bdhrdnt7
2️⃣ 跨國鎮壓技倆一覽
https://tinyurl.com/4xst7r2d
3️⃣ 評論:習近平實權暗地移交 新決策層如何抉擇?
https://tinyurl.com/3c8h2d9n
----------------------
【不忘初衷 延續真相】
📰周末版復印 支持購買👇🏻
http://epochtimeshk.org/stores